home
search
【內容】

體針加燈火灸

(一)取穴

合谷、足三里。

(二)操作

先針刺合谷,淺刺3分深,略作捻轉後即出針。然後灸足三里,方法是先以紅汞或龍膽紫準確標記穴位,左手微握其腿,右手持燈芯,蘸油少許,點著後,速向穴位一灸,發出「叭」的一聲即可。為避免小兒驚嚇,可用手輕輕拍打穴位周圍。雙側穴位均取,灸的火頭宜細,一般只須針灸1次。

圓利針

(一)取穴

常用穴:大杼、風門、肺俞。

備用穴:合谷、大椎。

(二)操作

以圓利針點刺,多僅取主穴,脊柱雙側共六穴,自上而下,按次序點刺,針深約3~4毫米,輕刺激,不留針,連刺三天。如效果不滿意,加點刺配穴,法同上。

體針

(一)取穴

大椎、內關透外關。

(二)操作

大椎穴,伏取法針刺,針深5分,中等度刺激平補平瀉法,運針半至1分鐘後出針;再從內關進針,直透至外關(不可刺破對側穴區皮膚),以中強度刺激,手法同上,不留針。在流行期間,宜每隔3~5天,針刺一次。

效果評析

針灸主要作為輔助預防,重在提高免疫能力。對於已作預防接種而體質瘦弱者或未作接種者,比較適用。因對象是兒童,總的要求是進針淺,手法輕捷。

針刺加燈火灸,來之于民間,經299例預防觀察,效果為93.6%。與一些用於預防麻疹的中草藥比較,有效率也較之多數藥物為高。但此法,特別是燈火灸,因小兒不易配合,故操作要求熟練。

圓利針法,曾觀察155例,除10例已在潛伏期,4例未作連續針刺而出疹外,余101例在流行期間始終沒有發病。(饒仁明‧福建中醫藥1963;8(6):40)。

體針亦有較好預防作用,曾將此法和中藥預防對照,結果針刺組無一例發病,而32例對照組,二個月內被感染出疹者達26例。

上述三法,可根據情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針灸預防是針對未受感染的兒童而言,倘已屬麻疹潛伏期,則效果較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