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針灸意外 » 內臟損傷 » 脾臟損傷
【內容】

原因

一、病理原因:

這是針刺誤傷脾臟的主要原因。成人正常的脾臟約掌心大,外形似蠶豆。位於左季肋深處,被九、十、十一肋所遮蓋。脾周圍的腹膜皺襞與附近臟器相連,形成各條韌帶,對脾臟起支持和固定作用。由於脾臟在體表投影區無經穴分佈,其位置較固定,又為肋骨保護,故在通常情況下,針刺不可能傷及。但脾臟常因某種疾病如瘧疾、黑熱病、血吸虫病等而發生腫大,當脾臟體積增大時,向上伸展,抬高膈肌,向下可伸入左上腹。巨大的脾臟有時能達左髂部,甚至進入右腹腔。此類病變脾臟,游動程度低于正常,而脆度明顯增加。這時,不僅其鄰近的穴位,如左側的章門、京門、腹哀以及胃上穴等,在針刺時穴可導致損傷,而且涉及到更多的其他腹部穴。且由於腫大的脾臟壓迫腹壁,使刺道明顯縮短,針刺損傷的機會相應增高。另外,有些醫生在不瞭解病情的情況下,盲目行腹部深刺,治療「痞塊」,也是導致脾臟破裂的原順因

二、操作原因:

脾臟是腹腔內最易發生破裂的臟器,稍受外力損傷,即可破裂。脾臟又是造血器官之一,血運極為豐富,故一旦破裂,常造成大出血。因此,過度的深刺,大幅度的運針等,均可造成嚴重損傷。針刺誤中脾臟,如留針時間較長,因脾臟常隨膈肌呼吸而上下移動,深入脾臟的毫針部分則使其裂口不斷增大,導致脾臟實質內出血加劇。另外,深針時,如劇烈咳嗽,或因疼痛等原因造成呼吸加深,脾臟隨膈肌運動幅度的增大,亦易引起或加重脾臟的破裂。

臨床表現

因脾臟破裂的程度、範圍及出血情況不同,其臨床表現證候不一。

輕症:一般無明顯自覺症狀,部分患者僅覺左上腹有不適或脹痛感,或在左上腹觸及有壓痛的腫塊,多位於針刺處。

值得注意的是:針刺損傷,毫針常會造成脾臟的中央型破裂(破在脾實質深部)和被膜下破裂(破在脾實質周邊部分),形成張力血腫。此時病人可沒有任何證狀,然而,脾臟往往仍在出血,張力血腫可繼續增大。當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積血將突破被膜,形成真性破裂,引致腹腔內大出血,病人往往迅速休克,甚至未及搶救而死亡,這種情況多于受傷後1~2周左右出現,必須提高警惕。

重症:劇烈的腹部疼痛,開始局限于左上腹。隨著出血增加,流入腹腔,漸即全腹疼痛,但仍以左上腹最著。血液刺激腹膜,引起腹膜刺激證狀:腹肌強直,觸痛,反跳痛,并可伴噁心、嘔吐等。部分病人因血液刺激膈肌,出現左肩部疼痛。出血較快者,短時間內就表現為:煩躁、口渴、心悸、出冷汗、面色蒼白,以至神志淡漠,脈搏細速而微,血壓下降而陷入休克。實驗室檢查: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量呈進行性下降,白細胞計數上升。超聲檢查:可發現腹腔內有積液,脾臟體積增大,尤其對被膜下的脾破裂能及時作出診斷。X線檢查:腹部X線透視可見左膈抬高,運動受限等;X線平片示脾影消失或變形。腹腔穿刺,如吸出不凝固血液,結合左上腹有針刺史及其他臨床證狀,即可診斷為脾破裂。

預防方法

一、熟悉脾臟的解剖位置:

針刺治療前,宜先行腹部觸診,瞭解脾臟是否腫大及腫大的範圍。如發生腫大,少選或不選投影區的穴位。

二、慎重操作:

在脾臟正常時,取與脾臟投影區附近的穴位(如章門、京門、腹哀等),注意不可向脾臟方向斜刺、深刺。脾臟腫大者,更宜用淺刺或橫刺法,針尖須保持在肌層中。對有劇烈咳嗽或懼痛的患者,則應避免選投影區及其附近的穴位。如不慎刺入腹腔,針尖觸及脾臟被膜,醫者手感常有一定阻力,此時即須退針,切不可深刺,或施以提搗之法。留針期間,患者如覺針處出現疼痛不適,也應馬上去針,并加強觀察。

另外,在不明症情的情況下,亦決不可盲目深刺「痞塊」。

處理方法

一、輕症:

無明顯臨床症狀的患者,可靜臥休息,并給予止血藥物等進行對症治療。但對此類病人,均須嚴密觀察2~3周,一旦發生內出血,應立即轉科處理。

二、重症:

絕大部分病人要轉外科手術治療。發生休克者,應首先抗休克,包括快速輸血、補液等。由於脾實質甚為脆弱,不宜縫合,修補,故脾臟破裂的診斷一經確定,應施行脾切除朮。

病案舉例

辛××,女,17歲。于1957年2月17日入院。

主訴:腹痛年餘,二天前針灸治療後症狀加重。

現在症狀:原有腹痛及左上腹部不明顯包塊史。入院前二天,因覺上腹及臍周圍疼痛較劇烈,伴噁心嘔吐,由本村醫生於左上腹行針刺治療,共刺入四針,留針15分鐘左右。當時未感特殊不適,但去針後不久,即覺左上腹疼痛加重,并蔓延至全腹,腹脹,呼吸困難,口渴。

體格檢查:體溫37.7℃,脈搏134次/min,呼吸26次/min,血壓98/79mmHg。有輕度脫水征,急性病容,面色及口唇蒼白,腹部稍膨隆。觸診:全腹肌緊張,有抵抗,壓痛和反跳痛,以左上腹為著,未觸及腫物。叩診:有移動性濁音,脾濁音區增大,上達第七肋間,下達肋緣。Ballance氏征陽性,腸鳴音略亢進。其他(-)。

化驗:紅血球350萬/mm3,血紅蛋白9.5g%,白細胞計數22,100/mm3,中性82%,淋巴14%,酸性2%,單核2%。

入院後做腹腔穿刺,抽出鮮紅色血液,診斷為脾破裂,逐轉外科手術。切開腹膜後,即有鮮血涌出,在脾區尚有多量的凝血塊。脾較正常大几近二倍,無粘連。于凸面近下極有一2.0×0.5×0.1cm3之傷口,向外涌血,正對針眼(梁門穴)。切除脾臟,盡吸腹中余血達1000ml。術後順利,傷口一期癒合(12)。

【按】

本例病人脾臟較正常大二倍,下緣達左梁門穴之深面。故如缺乏病理解剖知識者,極易傷及。加之針刺過深(刺入脾臟深達1厘米),留針時間較長,造成脾臟損傷并出現較大裂口,出血不止,導致脾臟切除的後果。

上一節 膽囊穿孔
腸道穿孔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