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針灸意外 » 內臟損傷 » 心臟損傷
【內容】

原因

由於心臟表面光滑,質地堅韌,又處于搏動狀態,一般不易傷及。針灸療法中,刺傷心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穴位原因:

心臟位置在第二肋至第八肋之間,呈前後略扁的圓錐體,左起左腋中線,右至右鎖骨中線。在此體表投影區城內,除前面有胸骨和肋軟骨保護,後面有脊柱、食道等,不易受針刺直接損傷外,其餘部位的穴位,如刺之不當,均有可能傷及心臟。(一)較易導致心臟損傷的部位:雙側的神封、步廊、靈墟,左側之膺窗、乳根等。鳩尾穴,亦是易于發生事故的穴位。一般而言,以胸部的穴位多見,這是因為心臟前面膨隆,距皮膚表面較近,成人僅約4cm左右。

(二)可能導致損傷的穴位:

雙側之心俞、督俞、膈俞及左側之期門、譩譆、膈關等。背部體表距心臟較遠,中間又隔肺臟,只有針刺較深時才有可發生,且往往同時損傷肺和心。

二、病理原因:

當心臟本身有病時,針刺造成損傷的可能性將大為增加。心臟肥大或心包積液,可使刺道變短,而致可能造成損傷的穴位數目增加。心肌炎,由於心肌出現炎症、變性及壞死等,組織結構常變得非常鬆弛,這樣,針尖便極易損害心肌組織。心包炎,尤其是縮窄性心包炎,心臟臟層和壁層廣泛粘連、增厚和鈣化,心包腔閉塞成為一個纖維瘢痕組織外殼,表面變得異常粗糙,致使毫針容易刺中。

三、操作原因:

(一)手法不當:1.針刺過深,方向錯誤。前胸胸壁較薄,離心臟近,深刺則易誤中。或在針刺時,押手過重,刺道變短,即使刺得不深,也會造成損傷。有以僅用1.5cm長之毫針,導致右心室破裂死亡者。針刺方向錯誤,可使得非心臟投影區域內的穴位,如鳩尾等穴內施針時,也會傷及心臟。2.留針時間過長,一旦針刺損傷心臟,由於心臟不斷作自主性收縮與舒張,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會促使心壁裂口不斷增大,而發生機械性心臟破裂。

(二)穴內埋針:此系指毫針刺入穴位,因不慎折斷于內;或因有意剪斷針尾,埋藏于穴內,後者以日本多見。埋針可在體內遊走而損傷心臟。這種情況,可發生在埋針後不久,也可隔十數年後出現。往往與埋針部位是否靠近心臟或活動度大小有關。

四、間接原因:比較少見。多發生於有嚴重心血管疾患的初診病人,因不瞭解針灸療法,過度的緊張、恐懼,導致心臟損傷。如日本一例老年病人,在針刺治療其胃疾患過程中,突然死亡。剖檢證實,為處于動脈硬化狀態的主動脈弓破裂,造成心包積血之故。

臨床表現

針刺損傷心臟,一為刺傷心臟上的主要血管,一為直接刺破心壁。可引起兩類病理變化:一類為大出血,不僅易造成出血休克,還因針刺所致的心包裂口較小,心包內積血不易排出,壓迫心臟,產生心包填塞現象。如針刺傷及冠狀動脈,更可導致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另一類為心功能損害,多由於刺傷心臟功能結構,致心律失常,心排血量降低,肺水腫,心力衰竭。

主要症狀于針刺損傷後即刻或不久,出現心前區劇烈疼痛,高度氣急,紫紺,短暫性昏厥,昏厥發作時可出現四肢抽搐、呼吸暫停等,以至發生休克,甚則心臟驟停。如心包填塞,表現為面色蒼白,氣急如窒,煩燥不安,脈搏細弱,心音遙遠而輕微。X線檢查示:心影增大,心包飽滿,心搏微弱。

如心功能損害,則見嚴重心律失常,心悸、胸悶,以至心力衰竭。

若為埋針所致,患者可突然出現心劇痛證候,并迅速進入休克狀態。因往往無先兆,且一時查不到原因,容易誤診,須特別引起醫者注意。

預防方法

一、掌握心臟投影區城穴位分佈:不僅要熟悉正常情況下,而且應瞭解心臟病變時所涉及的穴位。在選擇投影區穴位時,宜謹慎精當。

二、嚴格控制針刺深度和方向:儘管心臟距胸背都有一定距離,但針刺胸背部投影區穴位均應按常規深度,否則易出現事故。還應注意針刺方向,胸部穴,向肋骨緣刺或直刺;背部穴,向脊柱側斜刺(具體深度及刺法可參考「氣胸」節)。鳩尾穴,可因不同的方向和深度而分別損傷心臟和肝臟,刺該穴時,宜針尖略向下直刺,深度不宜超過1寸,以不刺穿腹膜為準,進針時,送針宜慢,手法輕柔,為預防事故發生,必須杜絕隔衣進針。三、密切注意留針情況:胸背部穴位,留針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要超出15分鐘,操作時,不可猛提重插,以捻轉為主,配合小幅度提插。留針期間,囑患者保持原有體位,不可隨意變更,呼吸節律宜平穩勻稱,如有咳嗽、打噴嚏等,應退針至皮下。一旦見到針尾出現節律擺動,或者針體有與脈搏或呼吸運動相應之往返性刮擦時,則示針尖已和心臟相觸,應急速退針。

為了避免損傷心臟或其他事故發生,不要採用穴內斷針或埋針法,國內現行的撳針式埋針法,也要慎用。更應防止穴位折針。

處理方法

凡出現心臟損傷的臨床症狀,立即去針,并急送內科搶救。包括絕對臥床,鎮靜,吸氧,應用強心劑利尿藥物,限止水分攝入等,防止心力衰竭。如發生休克,宜抗休克處理。如損傷較重,心臟發生破裂,出血不止,則應馬上轉送外科,必要時行開胸手術,縫補損傷之心壁清除心包內積血。

總之,心臟損傷,勢急病重,要求醫者不得延誤,果斷決定,火速處置。

病案舉例

例一

患兒,男,9歲,于5年前因咳嗽、咯痰、氣促、疲乏等證狀,曾被某醫院診斷為肺結核與「心臟病」。日前用針灸治療,隔日針刺一次,在第六次治療時,當毫針由上腹部隔衣刺入後,發現露出之針尾一上一下擺動,患兒大聲哭叫,不能忍受。不久,將針退出,患兒即現呼吸困難,嘴唇發紺,兩手握拳彎曲,表情極為痛苦,當即作人工呼吸,急救無效,迅速死亡。

屍體解剖:外表檢查發現左右側背部,有針眼兩個,在腹部劍突下2cm及3cm處(稍偏左),各有針眼一個。內部剖檢示:心臟體積顯著增大,心包膜極為緊張膨滿,整個已佔據大部分胸腔。肺臟除右側腔內稍顯露外,已被心臟擠壓萎縮,几不可見。心包膜呈淡青色,上有明顯針眼一個,近胸骨劍突下之橫膈膜上,亦有面積較大的瘀血斑。心包膜內血及血凝塊420ml,心室前壁有一不規則的破裂孔,大小約為0.6×0.4cm,孔之周圍有一3×1.5cm充血區。裂孔距心尖約5cm(6)。

【按】

本例患兒,原有心臟病史,解剖所見,呈極度擴大,故易招致損傷。所刺之腹部穴,雖不在心臟投影區,然因向上刺穿膈,進入胸腔,進針太深,誤中心臟,引起心室破裂出血,致心包填塞,循環功能急劇障礙。究其原因,與隔衣進針密切有關,故須切切戒之。

例二

吉××,男,64歲。因胸悶肋痛,四肢乏力,手臂酸麻,頭部微疼,到祖傳中醫鮑××處求治。鮑醫生查其神志清楚,精神正常,應答自如,檢查合作,自動體位,脈象細弱,手發冷,嘴唇微青紫,決定給予針灸治療。取穴:太陽、合谷、肩中俞、期門,以1寸半長的毫針刺治。當刺期門穴時,進針後約2分鐘,吉即喊:「不行!」,後便坐不穩而躺到床上,兩手捫胸,說,「不好,不好!心內有個氣瘤往上升…」。即不再言語,人事不省,大汗淋漓,小便失禁。鮑旋即出針,并會同吉的胞兄一道給予心臟按摩、人工呼吸、針刺人中等,搶救15分鐘左右無效。又邀請鄉衛生院醫生,檢查確診吉已死亡。

尸檢見:發育正常,營養中等,體格一般,體態較胖,顏面蒼白,兩目閉合,瞼球結膜無出血點。雙側顳前部,兩肩胛內側,兩手拇食指間的掌骨緣中點及左乳頭內側2.7cm,右乳頭內側3.3cm處,各有一刺治孔,孔中積有芝麻大小血痂。經分層切開并剝離胸部皮膚、肌層,查見左乳頭內側針孔斜行進入各肌層、縱膈、心包,直達主動脈弓根部。主動脈根部被刺破,進針與主動脈弓根部刺破口夾角約為72°。心包稍擴大,腔內積血約400ml。心臟大小為13×10.5×6cm,心外膜下脂肪沿血管周圍和組織間隙向外擴散,覆蓋面約占80%,尤以右心耳為甚;心臟各瓣膜未見明顯異常。胸膜、肺及腹腔各臟器官均正常(7)。

【按】

本例患者生前患有隱性冠心病,處于代償狀態。此外胸背疼痛,鮑醫生施針方法欠當。期門穴應在乳下二肋端,以5分毫針針3~5分。本例卻以1寸半毫針在左乳頭內側2.7cm(神封、步廊穴間)進針,并斜刺入內達4cm以上,致毫針刺破主動脈弓根部,引起心臟功能紊亂,不能代償,導致心包積血,急性心包填塞,循環衰竭而死亡。

上一節 氣管損傷
胃部損傷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