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針灸意外 » 血管損傷 » 病案舉例
【內容】

例一

患者,男,22歲。1月4日,因臀部酸痛(無外傷史)而接受針刺治療。取:秩邊、環跳、阿是穴。先作提插刺激,再接電針儀通電20分鐘。當時,自覺左側臀部疼痛加劇,伴畏寒、發熱,體溫38℃。經口服安乃近,肌注青黴素、鏈黴素數日,未見緩解,疼痛範圍反而擴大,左下肢亦覺行走不便,體溫高達39℃,并伴有乏力,納差等症狀。于該月22日來我院急診。經局部穿刺朮,抽出0.5ml膿液。塗片化驗:紅細胞40~50/HP,白細胞100個/HP。擬診左側臀部深部膿腫而入院。

體檢:體溫38℃,左下肢活動受限,左臀部明顯較右臀部腫大,表面皮膚略燙。深部有壓痛,波動感不明顯。化驗:白細胞11500/mm3,中性白細胞81%。

患者于入院後第四次左側臀部穿刺時,抽出暗褐色血液,再考慮為血腫感染。并即刻在腰麻下行血腫切開引流朮,放出膿性血液500ml,術後在二處切口各置引流管。但之後又有兩次因走動等原因導致傷口出血(出血量分別為300ml和500ml)。遂請骨科會診,考慮為大血管破裂,速于硬麻醉下施行手術。術中發現臀大肌深層、梨狀肌水平以上,有大量血塊。組織水腫,血腫底部達坐骨結節。清除血腫後,發現活動性出血來自臀上動脈。進行縫合結紮止血,同時輸血800ml。術後體溫逐漸下降,食慾增加,經23天的傷口護理,痊癒出院(29)。

【按】

本例是針刺臀部阿是穴(胞肓穴旁開2厘米處),損傷臀上動脈,造成出血。一般認為臀部穴位比較安全,針刺時往往不加注意,特別是有些醫者,為了獲得向足底部的放射針感,喜用提插搗刺之法,殊不知濫用此法,可傷及神經,又能破損血管。根據解剖學知識,環跳穴深部為臀下動脈,安全針刺深度1~3寸。胞肓深部正當臀上動脈,針刺深度亦應控制在2寸左右。如超過上述深度,就有可能刺中血管;而過重的手法,更能加重損傷。本例病人,除針刺過深、方向不准外,患者本身可存在臀上動脈畸形。

本例因出血後發生肌層豐厚的深部,不能確診,開始認為是感染及深部膿腫,後經多次穿刺又考慮是血腫,直至最後手術方發現為動脈破裂,頗可作為臨床借鑒。

例二

患者,女,33歲。因右側頸部搏動性腫20余天,于1977年8月14日急診入院(住院號:82296)。

患者于入院前20多天,因「嗓子痛」在當地行右頸部針刺治療,針刺後即起一蠶豆大小的腫塊,逐漸增大,疼痛發脹,呼吸窘迫,下嚥困難,口流唾液,既往無頸部腫塊及頸部外傷史。

查體:發育正常,營養中等,神志清楚。頭頸部向左偏斜,活動受限,右頸部有一約15×5厘米大小之搏動性腫塊,氣管受壓極度左移,張口及伸舌均感困難。該腫塊壓痛明顯,有震顫感。聽診可聞及響亮的吹風樣雜音。胸腹部及四肢無異常。因該腫塊直接發生於針刺之後,診斷為創傷性右頸總動脈瘤。經右側肱動脈插管行右頸總動脈選擇性造影,見右鎖骨下動脈及右椎動脈顯影,右頸總動脈未顯影。

于8月19日在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下行右頸總動脈切除朮,術中見右頸總動脈前壁位於頸內動脈與頸外動脈分叉處有一約0.4×0.3平方厘米之缺損,予以結紮頸外動脈,并用無損傷血管縫針及尼龍線修補縫合血管,恢復頸內動脈血流,切除瘤壁。

術後2小時,患者出現喉頭水腫,呼吸困難,急行氣管切開朮,呼吸改善,于8月22日拔除氣管切開套管。之後患者又出現聲音嘶啞,進食時嗆咳等症,經採用前連合喉鏡復位,置放胃管鼻飼營養,對症治療等法,獲得緩解。于9月28日拔除鼻飼胃管,自已能經口進食。于11月4日痊癒出院。病理診斷:右頸總動脈創傷性假性動脈瘤(30)。

【按】

本例系針刺損傷動脈造成的意外事故,頸部的動脈一般都較淺在,在針刺時可先用手指仔細捫摸,避開其搏動的部位。同時,動脈壁較堅韌,進針遇到阻力時不要硬刺,只要注意這兩點,一般能避免此類事故。

例三

患者,男,36歲。因呼吸困難、腹痛半日而入院。患者有肝炎病史。于入院當日中午曾去某醫院行針灸治療。在針刺過程中出現咳嗽,針刺後有氣短、腹痛,逐漸加重。向右側臥時,疼痛更為明顯。曾有嘔吐及腹瀉,吐物為酸水。

查體:脈搏微弱(140次/分),呼吸36次/分,血壓聽不清。面色蒼白,煩燥不安。頭頸部除口唇青紫、眼結合膜蒼白外,未見異常。胸部對稱,心、肺(一)。外科情況:腹部膨隆,無腸型及蠕動波。劍突下及兩側後胸部有針刺樣痕跡。全腹部有中度肌緊張,壓痛明顯及輕度反跳痛。有顯著的腹水征,腸鳴音消失,肝濁音界存在。化驗:紅細胞129萬/毫米3,血紅蛋白6g%,腹腔穿刺有血性液體。

即行靜脈輸注葡萄糖注射液,右旋糖酐、正腎上腺素。股動脈注入高滲葡萄糖及加壓藥物。注射強心劑、吸氧、準備輸血等。但搶救無效,于入院後四小時死亡。

屍體解剖:打開腹腔,有大量血液外溢。腹腔內積

血共達2700毫升。肝、脾、腸管、腸系膜等內臟,皆無損傷,于右側腹膜後可見4×14平方厘米大小之腹膜後血腫,位於右側第10肋骨下緣,與體表章門穴針刺痕一致。左側對稱部位亦有3×3平方厘米大小之瘀血腫。心、肺、腦等,除貧血症外無異常(31)。

按:本例系針刺引起肋間動脈破裂腹腔內大出血,休剋死亡。考其原因,乃章門穴針刺方向錯誤,誤中第十肋間動脈。而針刺過程中,患者咳嗽,更可加重其損傷。章門穴是常用穴,但也是一易出事故的穴位,前面已提到過可損傷膽囊、肝臟、脾臟,取用時要特別小心。據醫家經驗,取穴時可先觸摸準十一肋之端,以28號1.5寸之毫針,進針後向肋端送針,直至針尖觸及肋端,在此範圍內行提插捻轉,激發得氣感,頗為安全。

上一節 處理方法
原因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