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針灸意外 » 針灸反應 » 過敏反應
【內容】

臨床表現

以過敏性皮疹最為常見,表現為:局限性(穴位周圍區域)的紅色小疹,或全身性的風團樣丘疹,往往渾身發熱,搔痒難忍,重者可伴有胸悶,呼吸困難,甚至面色蒼白,大汗淋漓,脈象細微。

過敏反應出現的時間:穴位注射常發生於即刻或不久,艾灸則須1至數小時,文獻報道最長者達10小時。有因艾灸引起過敏者,以後往往可以在艾灸治療時反覆出現。

預防方法

一、詢問病史針灸前,應仔細詢問病史,瞭解有無過敏史,特別對穴注射或艾灸有無過敏史。

二、預作試驗穴位注射時,應按肌肉或皮下注射常規進行,對一些已知可引起過敏反應的藥物(如青黴素,鏈黴素,普魯卡因及維生素B1等),均應先作過敏試驗并證明無反應者,方可使用。如原有穴位注射過敏者,則應慎用艾灸療法。

三、慎察先兆艾灸或穴位注射過程中,如出現過敏反應先兆時,應立即停止艾灸療法或注射。

處理方法

有局部或全身過敏性皮疹者,一般于停止穴位注射或艾灸後几天內自然消退。在此期間宜應用抗組織胺,維生素C等藥物,多飲水。如兼發燒,奇痒,口乾,煩燥不安等症狀時,可適當應用皮質類激素,如強的松,每日服20~30mg。中藥涼血消風方劑也有效果。當表現為面色蒼白,大汗淋漓,脈象細微時,除肌肉注射抗組織胺藥物外,可肌注或靜注腎上腺素,必要時,注射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藥物。

病案舉例

例一(艾灸過敏)

李××,女,30歲。1975年3月18日初診。患者妊娠8個月,于3月17日經某醫院產科檢查胎位為臀位,囑患者回家每日早晚取膝胸臥位20分鐘。翌日晚,患者自用市售艾卷,灸至陰穴20分鐘,約一小時後,覺胸背,四肢搔痒。第三日晨,眼瞼,口唇及面部浮腫且痒,背胸、腰及四肢發生風團樣丘疹,搔痒難忍。擬診為急性尋麻疹,予中藥三劑服用,停用艾灸後,諸症狀消失。夜間,她自拿艾條灸至陰穴,上述症狀復現,且較前嚴重,并伴胸悶,呼吸困難。自述外陰亦腫,排尿困難。既住無過敏史。予服中藥六劑後,症狀消失(47)。

【按】

本例系艾灸至陰引起過敏性反應。表明:艾灸致敏可以反覆發作,且症狀有加重趨勢,故在臨症時,宜先瞭解有無此類病史,以避免造成病人不必要的痛苦。

例二(針刺過敏)

甘××,女,11歲。因腹股溝及右髖關節疼痛,曾經中西醫治療未見顯效而轉針灸科。患者無藥物及其他物質過敏史,亦從未進行過針刺療法的治療。即予取左側環跳、殷門、委中、承山。行平補平瀉手法,得氣後留針15分鐘。針刺時間下午3時(1984年11月16日),針後疼痛明顯緩解。晚8時許,患者右下肢針刺處出現以針孔為中心,直徑約8厘米的圓形紅斑,略高于皮膚,劇痒。而同日注射維生素B1的針眼則未見此類紅斑。當時未作任何處理,三天後紅斑消退。為了證實此紅斑是否確由針刺所致,于11月20日下午3時,再次針刺,取穴與手法同前,并選用高壓消毒之新針具(前次針具為器械消毒浸泡消毒)。針後局部無變化,囑停服一切中西藥物。當晚8時左右,患者又出現類似紅斑,而面積較前更大。其中最大的,直徑達12厘米左右,斑區痒甚。未作任何處理,三天後紅斑消退(48)。

【按】

本例為針刺所致的過敏應,臨床十分罕見。其確切原因尚不得而知。須要指出的是,報道中的醫生為了驗證是否針刺過敏而再作此試驗,這種使病人痛苦的做法顯然是不足取的,另外,患者過敏處奇痒難忍而醫者亦未作出任何處理,也是不應該的。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