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針刺麻醉 » 針麻發展史 » 影響針麻效果的因素
【內容】

一、個體差異性

針麻實踐中觀察到,同一種手術,在穴位配方、刺激參數、輔助用藥、朮者相對固定的情況下針麻效果往往因人而異;這是由個體機能狀態所決定的。

在人體皮膚基礎痛閾和耐痛閾的測試中,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或同性別、同年齡的不同個體以及同體不同部位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

為瞭解個體差異與針麻效果的關係,對針麻手術病人進行了針麻效果術前預測,常用的指標有皮膚感知覺和植物神經系統機能狀態的測定等。其變化大致有几方面的規律;即皮膚基礎痛閾及耐痛閾較高或針刺誘導後提高者,觸覺閾及兩點分辨閾在針刺誘導後提高者針麻效果較好。安靜狀態下,血管容積波幅波動較小,心率及呼吸波穩定,皮膚電反射自發波動小,致痛及進針等刺激反應小者,針麻效果好。針刺誘導後,血管容積波適度擴大或波動小,皮溫上升,皮膚電反射下降,心率和呼吸波穩定,針麻效果亦較好。但也有部分病人預測結果與上述變化相反,針麻效果一般較差。這些差異可能與個體的神經體液因素相關。也有通過中醫辨證分型瞭解個體差異性。個體差異受許多因素的影響。而個體差異影響針麻效果是諸因素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對個體差異的研究仍是針麻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穴位相對特異性

在針灸治療中看到,針刺不同部位的穴位可以有相同的功能。如合谷、內庭均可鎮牙痛,因為同屬陽明經,具有相同的特性。針刺同一穴位,其功能不同,如合谷可鎮牙痛,對腹部的鎮痛效果亦較好。穴位的特性與解剖部位不一定相近,如光明穴可治療眼科疾病,因為光明穴為足少陰膽經穴位,肝膽互為表裡,肝開竅于目,所以光明穴與眼有機能上的聯繫;但從其解剖部位來說,則關係并不密切。經穴是體表與內臟功能相連繫的部位,內臟疾病常在與其相連繫的經穴上出現壓痛點及低阻抗點等。如闌尾炎時常在闌尾穴出現壓痛點,針刺治療及針刺麻醉選用闌尾穴都有較好的效果。

針麻臨床中觀察到,同一種手術可按不同的取穴原則選取穴位,而不同類型的手術又可用同一組穴位,說明針刺穴位具有相同作用又各用其特殊作用。如眼科手術曾選用三組穴位,以陽白透魚腰為主的近節段穴位,中渚、列缺為主的上肢穴位和遠離手術部位的足針(眼區、頭區),三組針麻優良率有極顯著的差異。以第二組針麻效果最佳。

在人體和動物實驗中觀察到針刺穴位可以使痛閾提高,但在身體各部位之間痛閾提高的程度是不相同的。為針刺正常人合谷穴,誘導後可使痛閾升高達65~95%,它對頭、胸、腹、背、四肢皆有鎮痛作用,其中以腹部為最高,腿部最差。

從臨床及實驗研究表明穴位具有相對特異性,因此,應繼續研究和尋找有效穴位以提高針麻效果。

三、刺激參數的影響

針麻效果與刺激參數有一定關係。針刺穴位應使病人出現酸、麻、脹、重的感覺,稱之為「針感」。中醫稱之為「得氣」。「得氣」便意味著針刺信號已經進入意識狀態,只有在這種情況下針刺穴位才有可能調動人體的調整機能。如果不產生針感就不能發揮鎮痛和調整的作用。因此,在針麻過程中,必須隨時調整刺激參數,使病人保持良好的針感。

此類參數包括穴位刺激的方式、強度、頻率、誘導時間等多個方面。

在針麻過程中,刺激強度和誘導時間是影響針麻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針刺誘導期應逐步增加刺激量,麻醉過程中根據手術刺激大小隨時調節刺激強度,使病人保持針感,這是獲得針麻良好效果的重要條件之一。

四、針麻輔助用藥

為了減輕病人對麻醉及手術的恐懼和緊張,提高麻醉效果,術前、術中輔以適量的藥物是必要的,但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術前精神緊張或伴有高血壓、冠心病者應給以鎮靜劑。根據病人的全身情況,如年齡、體質等因人而異。

針麻尚存在鎮痛不全、內臟牽拉反應和肌肉緊張。即使是針麻效果為Ⅰ級的病例,在手術中也并非完全無痛。因此,選用鎮痛藥、鎮靜藥或者神經安定藥和局麻為協同針刺提高鎮痛效果。但應注意給藥時間與劑量,盡量避免用藥品種過多、過量,在保持針麻固有特點的情況下,使用輔助藥物還是比較合理的。

五、針麻下手術操作的配合

針麻病人是在清醒狀態下手術,除痛覺遲鈍外,其它感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針麻是以機能調整作用產生鎮痛效應的,所以在針麻下手術要在保證手術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減少對組織的創傷和刺激,操作要穩、準、輕、巧。在各種不同手術中,針麻下手術操作已作了許多改進,手術醫療器械也作了革新。不但提高了針麻手術效果,也促進了外科學的發展。

六、心理因素

(一)心理因素對針刺反應的作用

1.心理因素對耐針的作用:針麻臨床觀察表明積極的心理狀態,往往耐針好;反之,則耐針差。情緒鎮靜者比緊張者耐針好,而耐針好者比耐針差者的痛閾提高更明顯。

2.心理因素對針感的作用:積極的心理狀態,易獲得適宜的針感,反之,在懷疑、緊張和不配合的情況下,不易獲得適宜的針感。針麻臨床研究表明,情緒鎮靜者比緊張者針感好,而針感好者比針感差者的痛閾提高更明顯。

3.情緒對針刺生理指標的作用:臨床與實驗研究表明,針刺時情緒鎮靜者比緊張者對血壓、脈搏、呼吸、皮膚電等生理指標的波動都較小。

(二)心理因素對針刺鎮痛的作用

祖國醫學認為「心主神明」。神明即指人的感知覺,情緒和思維等精神活動。在針刺鎮痛的基礎上,積極的心理狀態能夠協同針刺的鎮痛作用,抑制手術創傷引起的疼痛和削弱這種疼痛的程度。轉移注意力、平時對痛的態度、對針麻有無認識、情緒等心理因素對針刺鎮痛都有重要的作用。

(1)注意力對針刺鎮痛的作用:在針麻誘導期內,各種不同轉移注意力的方法,都能夠明顯地提高針刺鎮痛的效果。

(2)平時怕痛與否對針刺鎮痛的作用:研究表明,平時不怕痛比平時怕痛者的針刺鎮痛的效應強。

(3)情緒對針刺鎮痛的作用:病人情緒狀態對針刺鎮痛的痛感覺與痛反應有著顯著性的影響。情緒鎮靜者,針刺鎮痛的痛閾提高的多,痛反應較小;情緒緊張者,針刺鎮痛的痛閾提高的少,痛反應大。

(三)心理因素對針刺的調整作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的心理狀態,能夠調動機體內部抗病的積極因素,加強針刺對內臟生理功能的調節作用,保持血壓、脈搏、呼吸等相對穩定,使其不發生或減輕內臟牽拉不適感。而消極的、恐懼的情緒狀態,無論針刺、手術室環境、不適當的語言、疼痛等引起的情緒緊張,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引起某些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的失調,如血壓、脈搏、呼吸等功能的失調,誘發或加強內臟牽拉的不適感。

總之,心理因素的針麻中的能動作用是具有雙向性的。即積極的心理狀態提高針刺的生理功能;消極的心理狀態降低針刺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在針麻中的能動作用是變化著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心理因素在針麻中的能動作用的大小是依針刺生理作用的大小,手術操作的優劣與心理狀態的變化程度而綜合決定的。

心理學的研究證明,認識、情緒、個人痛覺經驗,對疼痛、手術和醫務人員的態度,對疼痛的注意程度,對痛的自我暗示,與醫務人員的配合程度等都是對針麻有著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認識是心理因素在針麻中作用的基礎,情緒在針麻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此外,從針麻規律來看,主要概括三點:(1)針麻效果與選取的穴位和刺激參數關係密切。選穴要適宜,并要保證足夠的刺激強度。(2)針麻效果與手術的部位、種類以及手術操作關係也很大,穴位特異性是相對的,而且針刺鎮痛效應不夠完全,尤其是腹部手術,如果手術複雜,刺激強度大,就會影響針麻效果。(3)針麻效果與個體差異和病情有關係。針麻手術中個體差異比較明顯,這是影響效果的重要因素,對不同的個體採取不同的措施,如能通過術前預測,正確選穴,給予適當刺激參數和藥物輔助,注意改進手術操作,可獲得較好的針麻效果。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