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針刺麻醉 » 婦產科手術針麻 » 腹式全子宮切除術
【內容】

病例選擇

一、診斷明確,腫物活動,無廣泛粘連。

二、估計手術時間不太長(約3~4小時),如子宮肌瘤,子宮功能性出血等。

三、合併有高血壓、心臟病者,待血壓穩定,無明顯心衰時手術。

四、病員對針麻有一定認識,能與醫務人員合作。

五、針麻預測效果較好者。

術前準備

一、手術前一日訪視病員,詢問病史,熟悉病情并注意術前各項檢查結果。

二、有精神緊張,對手術和麻醉有顧慮者,應做好解釋工作,增強其信心,取得合作。

三、為防止手術中鼓腸,術前一日用生薑、厚朴各15g水煎服。大便乾燥者,給予番瀉葉浸泡液內服。

四、進行耐針試驗,基礎耐痛閾測定或多指標綜合術前預測。根據基礎耐痛閾、血管容積波和脈率等指標變化,進行分級定分。

針麻方法

一、全國子宮針麻協作組推荐的處方

(一)頭針(方氏頭針穴位系統)

伏臟──中焦透下焦(雙側),在瞳孔直上髮際處進針,向額角橫刺。

倒臟──下焦透中焦(雙側),從印堂穴至枕骨外粗隆連線中點,後移2cm,左右旁開1cm,斜刺向耳殼前沿。

(二)體針

改良次髎穴──從髂後上棘向內一橫指處進針,與皮膚成15度角,針尖向內下刺入3~3.5寸。

五樞透維道(雙側)──從髂前上棘內側一橫指處進針,向內下刺入。

採用針麻儀電脈衝刺激,頻率為100Hz,強度以患者能耐度為度。誘導30分鐘。

二、電針督脈穴位

第一組:脊中、命門、腰俞。

第二組:椎板(筋縮或至陽,絕緣針尖進至椎板上緣骨質疏鬆處)、腰俞、次髎。

脊中及命門的進針方法,病人取側臥位,用26號毫針,雙手進針,進皮膚後必須緩慢,均勻地捻轉,以測試針尖所遇到的阻力,根據手感及電針感應,估計針尖到達要求部位時留針。針體外套塑料管,彎曲針體使其緊貼皮膚,用膠布固定,然後取仰臥位。腰俞穴在21椎下,相當於骶裂孔。進針時,針尖刺入皮膚後,針體傾斜45°穿過黃韌帶進入骶裂孔。

兩組穴位均用脈衝電針儀,連續波,脊中穴用頻率100Hz,電流12~15毫安;椎板穴用頻率100Hz,電流20~25毫安。誘導時間均為20~30分鐘。

三、激光穴位照射

手術前用2~6毫瓦氦氖激光垂直照射雙側脊中及腰俞、次髎共四個穴位20分鐘。手術中持續照射頭部雙側伏臟中焦穴。

四、闊韌帶埋針法

手術開腹後,切開闊韌帶兩葉,用1.2~2寸的毫針通過闊韌帶前、後葉之間插到主韌帶內,將針柄連接導線并固定。

採用針麻儀行電脈衝刺激,頻率100Hz。誘導14~20分鐘。

五、輔助用藥及術中管理

(一)術前一日晚服利眠寧20mg或安眠酮0.2g。

(二)術前一小時苯巴比妥鈉0.1g肌注,術前半小時東莨菪鹼0.3mg肌注或靜滴。

(三)術前15分鐘給哌替啶1mg/kg體重。

(四)術中根據鎮痛程度,腹肌鬆弛情況,用氟哌替啶醇5mg、三碘季胺芬40~80mg、芬太尼0.1mg,亦可局部注射0.5%普魯卡因5~10ml或1%利多卡因10ml。

(五)術中根據病人情況可增加哌替啶至2.0mg/kg體重。手術時間超過2小時,再追加原劑量的1/2量。

(六)手術中應嚴密觀察病情,詳細記錄患者各種反應及血壓、脈搏、呼吸等變化。

(七)手術時間長、失血量多時,應注意補液并及時輸血。

(八)伴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術中尤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給予氧氣吸入。出現心律不齊可針刺內關穴;有心衰徵兆者可給予快速洋地黃制劑。

六、針刺復合麻醉

為了進一步克服針麻的鎮痛不全,擴大適應範圍,對於病灶複雜及綜合預測效果不滿意的患者,可採用針麻復合小劑量硬膜外阻滯,其方法如下:

(一)取穴和刺激方法與針麻相同。

(二)硬膜外穿刺點為腰椎1~2或2~3間隙,向頭端留置導管3cm,誘導後于切皮前10~15分鐘,靜滴哌替啶1mg/kg體重,向硬膜外腔推注2%利多卡因5ml。

通過臨床觀察,針刺復合麻醉的Ⅰ、Ⅱ級率為93.55%,較單純針麻(82.26%)效果明顯提高。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