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齶裂是頜面部比較常見的先天畸形,其手術的目的是要求封閉裂隙,恢復齶部的正常解剖形態,進而改善和恢復齶部的正常吞嚥,語言功能。欲達此目的,對手術操作和手術方法都應有較高的要求。由於齶裂整復手術比較精細,手術野又較狹窄,有時操作極為困難,一般均考慮選擇全身麻醉手術。針麻也可應用於施行齶裂整復朮。

病例選擇

成年齶裂病人均可選擇在針麻下進行手術,尤其Ⅱ度齶裂更為適宜。但是,對於咽喉反射,嘔吐反射敏感的病例,小兒難于合作,則不宜應用針麻。

針麻方法

一、穴位處方:

(一)雙側四白、翳風。

(二)雙側合谷、內關。

二、穴位注射:

選擇雙側齶前孔以0.25%異丙嗪各注射1/2ml。

三、輔助用藥:

(一)術前1時常規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鈉0.1g,阿托品0.5mg。

(二)術前10分鐘靜脈注射哌替啶1~1.5mg/kg體重。

(三)術前5分鐘對軟齶、咽部進行1%丁卡因噴霧2~3次,每次用量1~1.5ml。

四、刺激方法:

以G6805型針麻儀通電刺激,頻率以80Hz為宜。刺激強度以病人能耐受為限。

提高針麻效果的方法

齶部對疼痛的感覺一般并不十分敏感。但是,臨床實踐表明,針麻下行齶裂整復朮時,病人常感到在掀起齶瓣時有酸脹感,在切割和縫合時有灼痛感。為了克服針麻術中病人的上述反應,除要求選准穴位(四白穴用毫針刺入應進入眶下孔0.5~1.0cm),并應用穴位注射外,術前在粘骨膜下注射1/500,000腎上腺素溶液是十分必要的。在該溶液中加少量的鹽酸普魯卡因,使之成為0.1~0.2%的普魯卡因,進行局部注射,常可使無髓鞘的C纖維受到抑制,而消除翻開粘骨膜瓣時的酸脹痛,和切割、縫合時的灼痛。

針麻下施行齶裂整復朮的關鍵在于病人能否接受放置切扁桃體時用的開口器(白郎氏開口器),如果病人的咽喉反射不十分敏感,表面麻醉劑噴得較好,往往能順利完成手術;術中縫合軟齶或懸壅垂時,病人的吞嚥動作或軟齶活動過于頻繁常給手術造成困難,此時可以再次噴霧1%丁卡因液。

上一節 唇裂整復術
上頜骨手術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