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病例選擇

一、針麻拔牙能適應于藥物麻醉的所有病例。如疑為全身疾病的病灶牙,殘冠、殘根,畸形牙和多餘牙,以及對局麻藥物有過敏史和不宜採用藥物麻醉的病人,神志清醒合作,愿意接受針麻者均可選用。

二、患有全身性疾病者,如急性傳染病,血液性疾病,嚴重臟器損害,口腔惡性腫瘤,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和孕婦以及不能耐針的小孩均不宜選用針麻。

針麻方法

針刺取得針感後,根據需要和條件,可採用手法捻針或電脈衝刺激。手法運針,一般用捻轉提插手法。運針頻率約几十次至200次/分,持續2~3分鐘,然後留針。電脈衝刺激,可採用連續雙向尖波或方波。頻率一般為200~2000Hz。強度以病員能耐受而無肌攣為宜。

誘導時間一般為1~10分鐘,也有長達20分鐘者,其效果差別不大。

穴位處方

一、上前牙:1.人中、三間透合谷,2.水溝、顴髎、三間透合谷,3.人中透迎香,顴髎,4.人中透眶下孔。

二、上後牙:1.下關、顴髎、頰車。2.顴髎、下關、三間透合谷。

三、下前牙:1.承漿、頰車。2.承漿透大迎、頰車。3.承漿、頰車、三間透合谷。4.承漿透頦孔。

四、下後牙:1.承漿、頰車、下關。2.承漿透頦孔。

注意要點

一、分離牙齦要求快速,避免頻繁刺激。前牙可不作分離。

二、用挺時宜緊貼牙根面與齒槽突之間。避免滑脫,快速撬動。

三、拔後牙待置好牙鉗後,持緊向牙根方向推壓,緩慢地向頰舌或頰齶側搖動,待牙鬆動後,向阻力小的方向脫位。

上前牙置好牙鉗後,持緊向牙根方向加壓,快速旋轉脫位。

下前牙,可在置好牙鉗後,往唇方向緩慢搖動,達一定動度後,向上脫位。

四、朮畢一般不作搔刮。可用食指、拇指壓住頰舌側或唇舌側齦,對牙槽窩加壓以縮小牙槽窩,然後咬緊紗球止血。

五、操作完畢後,即可停止刺激,拔針,并按摩穴位。

麻醉效果

按四級標準評定針麻拔牙的效果。據四川醫院學及武漢醫學院二院等單位近萬例的臨床實踐,Ⅰ、Ⅱ級率約50~80%左右,其中以上前牙為最好,下磨牙最差。一般認為病員的年齡、性別、職業、誘導時間、手術時間,穴位配方及針麻儀的選擇等對麻醉效果有一定影響,但無顯著性差異。

針麻拔牙目前仍處在發展過程中,應用還不夠廣泛尚存在,針刺時的不適感、術中多數鎮病不全、以及個別病人還有暈針的現象等問題,故仍需積極研究,進一步提高針刺的鎮痛效果。

上一節 牙拔除術
按壓麻醉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