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針刺麻醉 » 針刺麻醉機理研究 » 得氣與針麻
【內容】

無論是針治或針麻,都要求針刺得氣。這是獲得針效的前提。對針麻來說,進針得氣後,通常還要繼續給穴位施加適當的刺激,以維持整個手術過程中良好的得氣。得氣有兩方面的表現:施針者運針時「如魚吞鉤餌之沉浮」的手下針感以及受針者針刺局部或向遠處放射的主觀針感。

多數針麻穴位均位於肌肉豐厚處。利用記錄穴位區肌電圖的方法證明,手下感主要是穴位部位的肌肉在針刺作用下作輕微的緊張性收縮造成的。手下感強,則肌電發放頻率高、幅度大;反之則肌電頻率低、幅度小。至少是在這些肌肉豐厚部位的穴位,手下感和針感是平行的過程,提示二者有著共同的機理。如果用局部麻醉劑普魯卡因封閉支配穴位的肌神經,則針感和針麻效應都被取消。但如果單獨封閉皮神經,則無明顯影響。由此可見,針感和針麻效應同穴位深部的感受器將針刺刺激轉換為相應神經衝動有關。進一步的實驗研究證明,針刺可激活穴位深部的各類壓力感受器和牽張感受器。其中有的感受器只是在運用捻轉手法時才大量放電,有的則是對提插更為敏感。對貓的後肢進行檢測的結果表明,在相當於足三里穴部位,壓力感受器的分佈最為密集,上巨虛和條口等穴次之,而在非穴位區,感受器的分佈則較為稀疏。這些感受器在針刺得氣時強烈興奮,發放神經衝動,後者沿著Ⅱ、Ⅲ類(中等粗細)的神經纖維向中樞傳導。此外,有相當數量的Ⅳ類纖維(細纖維)對穴位針刺刺激也很敏感,不僅在針刺時,而且在留針期間乃至起針以後,仍然會長時間放電,提示它們可能同針刺的余感及後效應密切有關。

總之,穴位可以看作是深部感受器密集的部位,針刺直按或間接地興奮了這些感受器,後者將針刺刺激轉換為相應的神經衝動,即針刺信號,并主要沿著Ⅱ、Ⅲ類纖維傳入中樞神經衝動,導致得氣。這是獲得針感和針刺效應的首要環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