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概述﹞

阻力刺法,又稱動刺法,是在相對活動的過程,通過對阻力痛點的針刺來治療病症的一種刺法。本法源於《內經》治療經筋病的「以痛為腧」之說,但又有較大的創新。其主要區別點在于阻力刺法突出三個「動」字,即取穴時選用「動痛點」,針刺手法強調「動刺法」,針刺體位要求「動體位」。由於採取動靜結合治療,往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阻力刺法為近年總結出來的刺法,臨床應用確有一定作用。加之本法用針少,操作較為簡便,可在任何場合治療,不受設備條件之影響,故頗有推廣之價值。

﹝主要刺激區﹞

動痛點

取動痛點的方法為:患者做可引起疼痛加重的動作,因疼痛而往往活動受阻。在維持其最痛的姿勢中,尋找其最明顯的壓痛點,此點即為動痛點。

﹝操作方法﹞

每次一般選擇1~3個動痛點。用28~30號1.5~2寸長之毫針,快速刺入穴內,緩慢提插至得氣後,即改用高頻震顫提插法,頻率要求每分鐘200次以上。在運針過程中,讓患者重複引起最疼痛的動作,直到疼痛緩解乃至消失。

在針刺時,還應根據不同病症,要求患者有一個相應的動體位,這和一般針刺要求的靜體位(如坐位、臥位)有所不同。如腰痛患者,在針刺時,讓患者作直立、俯仰動作;如膝痛患者,在針刺時盡量伸直或彎曲膝關節等。

每次針刺時間1~2分鐘,一般不留針,每日1次,急性者可針2次。

﹝適應病症﹞

本法主要適用於頸、肩、腰、膝等肢體的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尤其對急性腰扭傷療效好。一般來說,病程愈短,療效愈好。

骨折、脫位、韌帶斷裂和有嚴重血腫、感染者,禁用本法。

上一節 刺寒邪法
叢刺法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