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概述﹞

陽中隱陰法,是在同一穴位先行燒山火,後行透天涼,補瀉兼施,先補後瀉的複式手法,系受《靈樞‧終始》及《難經‧七十六難》有關補瀉先後兼施原則啟發產生的。本法最早見於《金針賦》,《針灸問對》則加上針刺分寸的說法,并述其機理。《針灸大成》做了進一步闡發。目前臨床應用,常以「二進一退」的方法操作,以徐疾補法和提插補法、瀉法組合而成「二補一瀉」的形式。

﹝操作法﹞

令患者口呼鼻吸,隨其呼氣,用單指押手法,將針進入天部,候其氣至,即將針急插至人部。在人部1分上下的範圍內緊按慢提九陽之數,也可配合捻轉補法,拇指向前捻針,患者如有熱感,稍停片刻,候熱感消失,再令患者改為口吸鼻呼的呼吸,醫生改用舒張押手法,將針緩慢地插至地部,再在地部1分上下的範圍內慢按緊提六陰之數,也可配合捻轉瀉法,拇指向後捻針,待針下涼感,稍停片刻,即將針提至天部,再稍停片刻,將針拔出,緩慢揉按針孔。

(圖例)

﹝臨床應用﹞

陽中隱陰法,以補陽為主,兼能清熱,臨床上適用於先寒後熱的瘧疾,或寒多熱少,寒熱錯雜(內熱表寒以表寒為主)、虛實夾雜(內實外虛以外虛為主)的雜病。

﹝注意事項﹞

一、本法必須在得氣的基礎上進行,一般來說,在人部行燒山火法宜在酸脹感的情況下,地部行透天涼法宜在沉重、麻感的情況下施術。二、分層操作,必須嚴格按要求執行,切忌混淆。

三、針法熟練者可不必配合呼吸,分二層操作,可先在腧穴5分深處行九陽之數的燒山火,後在腧穴1寸處行六陰之數的透天涼。

上一節 透天涼
陰中隱陽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