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刺灸卷 » 微針法 » 頭針法 » 針刺的深度和方向
【內容】

一、針刺的深度

針刺的角度,一般宜在針體與皮膚成15°~30°角之間,也就是沿皮刺(橫刺、平刺)的方法,如此則針體在帽狀腱膜下層,易于操作。

若角度過小,針易刺入肌層;而角度太大,則易刺入骨膜。在臨床上都易發生疼痛。

針刺的深度,需要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和處方要求決定。嬰幼兒宜淺刺。如嬰幼兒腹瀉取額頂線中段,直刺1分破皮即可。

成人宜沿皮刺1~1.5寸左右。少數患者須用芒針深刺。

湯頌延和方云鵬二氏主張淺刺法。湯氏頭針,沿皮刺入2~3分。方氏頭針直刺或斜刺3~5分。

二、針刺的方向

頭針療法大多採用沿皮刺法,其針刺方向可根據治療需要、經脈循行、操作方便等原則決定。

(一)治療需要

根據具體病變部位的不同治療需要,來決定針刺方向,是提高頭針療效的關鍵之一。

臨床上,可將百會穴前的頭穴(線、區、帶)作為「陰」,而將百會穴後的頭穴(線、區、帶)作為「陽」。凡病變部位在陰(內臟、胸腹、肢體前面、頭面部)者,針刺由後向前;病變部位在陽(軀幹、腰背、肢體後面、枕項部)者,針刺由前向後。

(二)經脈循行

頭針治療線(刺激區)有不少就在經脈循行線上,如額中線、頂中線、枕上正中線等和督脈重疊。根據經脈循行走向,來決定針刺方向,達到扶正祛邪的補瀉目的,相當「迎隨補瀉」法。

(三)操作方便

對於枕、顳部的頭穴(線、區、帶),一般均採取由上而下的針刺方向,以便操作,同時可避免局部疼痛。

(四)特殊方法

湯氏頭針的針刺方向較為特殊。其法將頭頂央的「陰陽點」作為主要參照標誌,針刺方向一般從頭頂向四周垂直而下。

上一節 進針法
針刺手法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