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刺灸卷 » 微針法 » 頭針法 » 湯頌延頭針穴名體系
【內容】

湯頌延頭針穴名體系,是上海市湯頌延氏根據中醫臟象經絡學說理論,認為在人體的額部和頭部髮際區存在有全身的縮影,在臨床上針刺這類相應的分區,可治療全身疾病。他倡立的頭針穴名體系,是以「陰陽點」為中心加以划定的。陰陽點的前半部區域為陰,意像人體仰臥于頭部;陰陽點的後半部區域為陽,意像人體俯臥于頭部。

在穴區定位前,必須先掌握以下標誌點、線、面。

1、前後正中線:印堂穴經頭頂至枕外粗隆下緣的連線。

2、前後正中內線:平行于前後正中線,距離其一個眶橫徑(眼眶橫距)。

3、頂耳線:陰陽點與耳屏的連線。

4、眥枕線:目外眥(眼外角)與枕外粗隆下緣的連線,被頂耳線分為眥耳線與耳枕線。

5、陰陽點:前後正中線的中點。

6、陰陽內點:前後正中內線頂耳線的交點。

7、印堂內點:過印堂作眥耳線的平行線與前後正中內線的交點。

8、枕外粗隆內點:眥枕線上,距枕外粗隆下緣一個眶橫徑。

9、陰陽兩面:經頂耳線為界,額面為陰,枕項為陽。

穴區

一、陰麵點、線、區

1、天突點:即神庭穴。

2、天突內點:天突點至枕外粗隆下緣的連線,與前後正中內線的交點。

3、劍突點:天突點與陰陽點間前1/3點。

4、劍突內點:天突內點與陰陽內點間前1/3點。

5、臍點:天突點與陰陽點間後1/3點。

6、臍內點:天突內點與陰陽內點間後1/3點。

7、額面區:印堂、印堂內點、天突內點與天突點組成的區域。由上而下依次分為5個等分(這裡的「等分」,是指等分線之間的距離基本相等,下同)。包括10個區:

⑴、頂前區:第5個等分內,距正中1/3眶橫徑。(這裡的「正中」即「前後正中線」。距正中1/3眶橫徑,是說頂前區離前後正中線較遠一側的縱向邊緣線,距離前後正中線1/3眶橫徑。下同)

⑵、額區:第4個等分內,距正中1/4眶橫徑。⑶、顳區:第4個等分內,距正中1/2眶橫徑。

⑷、眼區:第3個等分間下1/2,距正中1/4眶橫徑。

⑸、耳區:第3個等分間下1/2,距正中1/2眶橫徑。

⑹、鼻區:第3個等分間上1/2,距正中1/6眶橫徑。

⑺、口唇區:第2個等分間下1/2,距正中1/6眶橫徑。

⑻、咽喉區:第2個等分間上1/2,距正中1/6眶橫徑。

⑼、面區:鼻區、口唇區、咽喉區外1/2眶橫徑。

⑽、頸前區:第1個等分內,距正中1/3眶橫徑。

8、上焦區:天突點、天突內點、劍突內點與劍突點組成的區域。分為3個區:

⑴、肺、支氣管區:除心區、腋區外的上焦區。

⑵、心區:上焦區的中1/3。左側,距正中1/4眶橫徑;右側,距正中1/2眶橫徑(因心偏左)。

⑶、腋區:上焦區的中1/3。距前後正中內線1/4眶橫徑。

9、中焦區:劍突點、劍突內點、臍內點與臍點組成的區域。其中有:

⑴、肝膽區:中焦區前1/3。距正中一個眶橫徑。

⑵、脾胃區:中焦區後1/3。距正中1/2眶橫徑。

10、下焦區:臍點、臍內點、陰陽內點與陰陽點組成的區域。其中有:

泌殖區(泌尿生殖區):下焦區後2/3。距正中1/2眶橫徑。

11、上肢陰區:天突內點、前後正中內線上焦區邊緣段後1/3點、眥耳線前1/3點與目外眥(眼外角)組成的區域。由上而下依次分為5個等分,形成6條線(4條等分線,前後正中內線、眥耳線該區範圍內的線段各1條)。在6條線中,有主治作用的是:

⑴、肩陰線:第1條線,本區範圍內的前後正中內線段(肩陰,肩部前側)。

⑵、肘陰線:第3條線,本區第2個等分和第3個等分的分界線(肘陰,肘部屈側)。

⑶、腕陰線:第5條線,本區第4個等分和第5個等分的分界線(腕陰,腕部屈側)。

⑷、指掌線:第6條線,本區範圍內的眥耳線段,即目外眥至眥耳線前1/3的連線(掌,手指屈側和手掌)。

12、下肢陰區:前後正中內線下焦區邊緣段前1/4點、陰陽內點、頂耳線與眥枕線的交點、眥耳線後1/3點組成的區域。其縱向自上而下依次分為5個等分、6條線。具有治療作用的有:

⑴、股陰線:第1條線,本區範圍內的前後正中內線段(股陰,大腿內側)。

⑵、膝陰線:第3條線,本區第2個等分與第三個等分的分界線(膝陰,膝部內側)。

⑶、踝陰線:第5條線,本區第4個等分與第五等分的分界線(踝陰,內踝部)。

⑷、趾底線:第6條線,本區範圍內的眥耳線段(趾底,足趾屈側和足心)。

13、三角區:以眥耳線邊長作一等邊三角形,其各邊中點連線再作一等邊三角形,則分為上三角、下三角、前三角、後三角四個三角形。

上三角:主治牙齒、面部病變。

下三角:主治精神、智能方面病變。

前三角:主治手指、手掌病變。

後三角:主治足趾、足底病變。

二、陽麵點、線、區

1、胃脊點:前後正中線上,陰陽點至枕外粗隆下緣之間的前1/3點(胃脊,第12胸椎棘突)。

2、胃脊內點:前後正中內線上,陰陽內點至枕外粗隆內點之間的前1/3點。

3、大椎點:前後正中線上,陰陽點至枕外粗隆下緣之間的後1/3點。

4、大椎內點:前後正中內線上,陰陽內點至枕外粗隆內點之間的後1/3點。

5、陽關點

前後正中線上,陰陽點至胃脊點之間的中點(陽關,腰陽關穴)。

6、陽關內點

前後正中內線上,陰陽內點至胃脊內點之間的中點。

7、膈下點

前後正中線上,胃脊點至大椎點之間的中點。

8、枕項區

枕外粗隆下緣、枕外粗隆內點、大椎內點與大椎點組成的區域。由上而下依次分為3個等分。包括5個區:

⑴、頂後區:下1/3。距正中1/3眶橫徑。

⑵、睛明區:中1/3區域間的下2/3。距正中1/4眶橫徑。

⑶、枕區:中1/3區域間的下2/3。距正中1/2眶橫徑。

⑷、語智區:中1/3區域間的上1/3。距正中1/2眶橫徑(語智:言語、智能)。

⑸、項後區:上1/3。距正中1/3眶橫徑。

9、背區:

大椎點、大椎內點、胃脊內點與胃脊點組成的區域。其中包括胸椎1~12。

10、腰骶區:

胃脊點、胃脊內點、陰陽內點與陰陽點組成的區域。其中分為2個區:

⑴、腰區:後1/2。距正中1個眶橫徑。

⑵、骶區:前1/2。距正中1個眶橫徑。

11、上肢陽區:

前後正中內線背區邊緣段前3/4點、大椎內點、耳枕線後1/3點與耳枕線中點組成的區域。由上而下依次分為5個等分,形成6條線:

⑴、肩陽線:第1條線,前後正中內線背區邊緣段前前3/4點和大椎內點的連線(肩陽,肩部後側)。

⑵、肘陽線:第3條線,本區第2個等分與第3個等分的分界線(肘陽,肘部伸側)。

⑶、腕陽線:第5條線,本區第4個等分與第5個等分和分界線(腕陽,腕部伸側)。

⑷、指背線:第6條線,本區範圍內的耳枕線段(指背,手指伸側和手背)。

12、下肢陽區:

陰陽內點、陽關內點、耳枕線前1/3點、頂耳線與眥枕線的交點組成的區域。自上而下依次分為5個等分,形成6條線:

⑴、股陽線:第1條線,本區範圍內的前後正中內線段(股陽,大腿外側)。

⑵、膝陽線:第3條線,本區第2個等分與第3個等分的分界線(膝陽,膝部外側)。

⑶、踝陽線:第5條線,本區第4個等分與第5個等分的分界線(踝陽,外踝部)。

⑷、趾背線:第6條線,本區範圍內的耳枕線段(趾背,足趾伸側和足背)。

13、前庭區:

下肢陽區下2/5區域。其功能為調節平衡(前庭,前庭神經)。

14、靜線、風線、血線:

把耳枕線分為4等分,將3個等分點分別向上作平行于頂後線的直線至語智區平面。

⑴、靜線:前1/4點引線。有鎮驚安神之功。

⑵、風線:中點引線。有祛風解表之功。

⑶、血線:後1/4點引線。有活血化瘀之功。

上述陰陽面各點、線、區,凡未注功效者,主治相應部位名稱的病變。

(圖例):

湯氏頭針意象圖

湯氏頭針分區圖

湯氏頭針定位詳圖

圖中實心圈為治療點,空心圈為標誌點。以文字右上角的數碼與對照,即可定穴。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