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刺灸卷 » 微針法 » 頭針法 » 頭針穴名標準化方案
【內容】

頭針穴名標準化方案,由中國針灸學會主持下,按照分區定經、經上選穴,并結合古代透刺穴位方法的原則加以制定的,既反映了頭針治療的實際情況,又體現了傳統經絡的特點,值得推廣使用。本方案于1984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針灸穴名標準化會議通過,並於1989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主持召開的國際標準針灸穴名科學組會議(瑞士日內瓦)正式通過,向世界各國針灸界推荐。

穴區共有十四條穴線組成

(一)額區

1、額中線

【定位】在額部正中髮際內,自髮際上0.5寸,即神庭穴,向下針1寸,屬督脈經。

【主治】神志病,頭、鼻、舌、咽喉病等。

2、額旁1線

【定位】在額部額中線外側,直對目內眥角自髮際上0.5寸,即眉衝穴,沿經向下針1寸。屬足太陽膀胱經。

【主治】肺、支氣管、心臟等上焦病證。

3、額旁2線

【定位】在額部額旁1線的外側,直對瞳孔,自髮際上0.5寸,即頭臨泣穴,沿經向下針1寸。屬足少陽膽經。

【主治】脾、胃、肝、膽、胰等中焦病證。

4、額旁3線

【定位】在額部額旁2線的外側,直對目外眥角,自頭維穴內側0.75寸處,即本神穴與頭維穴之間,髮際上0.5寸,向下針1寸。屬足少陽經和足陽明胃經。

【主治】腎、膀胱、生殖系統等下焦病證。

(二)頂區

5、頂中線

【定位】在頭頂部正中線,自百會穴向前至前頂穴,屬督脈經。

【主治】腰腿足病證,如癱瘓、麻木、疼痛及皮層性多尿、脫肛、小兒夜尿、高血壓、頭頂痛等。

6、頂顳前斜線

【定位】在頭部側面,即自前頂穴起,止于懸釐穴。貫穿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陽膽經。

【主治】可將全線分五等分,上1/5治下肢運動異常,如癱瘓、無力、關節痛等;中2/5治上肢運動異常,如癱瘓、無力、關節痛等;下2/5治頭面部病證,如中樞性面癱、運動性失語、流誕、腦動脈硬化等。

7、頂顳後斜線

【定位】在頭部側面,位於頂顳前斜線之後,與之相距1寸,即自百會穴起,止于曲鬢穴,貫穿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陽膽經。

【主治】可將全線分五等分,上1/5治下肢感覺異常;中2/5治上肢感覺異常;下2/5治頭面部感覺異常。

8、頂旁1線

【定位】在頭頂部,頂中線外側,兩線相距1.5寸,即自承光穴起沿經往後針1.5寸,屬足少陽膀胱經。

【主治】腰腿病證,如癱瘓、麻木、疼痛等。

9、頂旁2線

【定位】在頭頂部,頂旁1線外側,兩線相距0.75寸,即自正營穴起沿經往後針1.5寸,屬足少陽膽經。

【主治】肩、臂、手病證,如癱瘓、麻木、疼痛等。

(三)顳區

10、顳前線

【定位】在頭部側面,顳部兩鬢內,即自頷厭穴起,止于懸釐穴,屬足少陽膽經。

【主治】偏頭痛、運動性失語、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及口腔疾病等。

11、顳後線

【定位】在頭部側面,顳部耳尖耳上方,即自率谷穴起,止于曲鬢穴。屬足少陽膽經。

【主治】偏頭痛、眩暈、耳聾、耳鳴等疾病。

(四)枕區

12、枕上正中線

【定位】在枕部,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垂直線,即自強間穴起,止于腦戶穴。屬督脈。

【主治】眼病、腰脊痛等疾病。

13、枕上旁線

【定位】在枕部,與枕上正中線平行往外0.5寸,屬足太陽膀胱經。

【主治】皮層性視力障礙、白內障、近視等,眼病及足癬、腰肌勞損等疾病。

14、枕下旁線

【定位】在枕部,為枕外粗隆下方兩側2.6寸的垂直線,即自玉枕穴起,止于天柱穴。屬足太陽膀胱經。

【主治】小腦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礙、後頭痛等疾病。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