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 天地不仁(二)
作者︰沈藥子
【內容】

沈藥子 于 1998年12月

老子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便是他的自然哲學了,記得從前初讀老子時,搞不太懂什麼是「天地的精神」,天地也有靈性乎?人又要如何「與天地的精神相往來」?所以剛開始,總覺得這種思想有點不切實際,直到稍稍年長之際,才漸漸體悟到何謂「天地的精神」,以及天地何以不仁。

人言:「天地有情。」但是當代的物理學所揭示的天地(宇宙)精神卻是「冰冷」到只剩下一堆數學公式,在外太空的深處乃至存在有近乎絕對0度的「無情」,老子亦曰:「天地不仁」,天地的精神恐怕正是「無情」吧!無情就是沒有人性(當然也沒有獸性),沒有人性之後還剩下的,可能就是宋明理學所謂的「去人欲存天理」的天理了,也正是那廓然無私的天地精神。

人欲每個人都懂,莫說是人,畜生也懂,特別是飲食聲色的人欲更似乎不是什麼好東東,因為許多東、西方的賢聖都欲除之而後快,許多宗教的出家眾也幾乎斷了一切私欲,至少在教規上是理應如此,至於弟子有否遵循則是另一回事。

那麼,什麼是天理?白話來說,天理就是天地間萬事萬物遷流不息的過程中所必然遵循的鐵律,也可說,萬事萬物的展現無不滿足天理,天理就「鑲」在萬事萬物之中,還有,天理本身無是非、善惡、及價值的高低

如是,天地又何以不仁?仁與不仁是相對於人而說的,古人常云:「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一到春、夏,萬物欣欣向榮,但請不要忘了,上天也有肅殺之德,所以一到秋、冬,萬物蕭瑟凋敝。中醫經典有云勿違節氣。人若要長壽健康,就得遵守天地間的節氣,夏天晚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該吃喝拉撒的時候,就要吃喝拉撒,不要逞能與老天爺作對。能如是遵守「天理」的人就能活得健康長壽又快樂,不遵守的人必然早夭,不管他家裏是否有無80歲老母或3歲小孩嗷嗷待哺,老天爺決不會從寬,天地就是如此地沒人性。

雖然老子說天地不仁,但是他的徒子徒孫卻有不同的見解,他們將人的七情六欲也推廣至天地的精神,而認為,天地也有情,故人能感動天地,亦可牽怒天地,從此而有道教天上諸神的產生,像是玉皇大帝統領諸神等等,古希臘也有眾天神,因為他們也認為天地有情。

最近讀了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當翻到女主角馬蒂在馬達加斯加追隨「耶穌」的那段情節時,不禁流下感動之淚,更堅定了我對天地無情的信念。那一段的大意是這樣的:平凡的女子馬蒂,某天終於決定脫離平淡的都會生活,來到憧憬的馬達加斯加尋找一名為「耶穌」的行者,然後跟著他旅行,耶穌自始至終都不發一語。記得初見耶穌為村民治病並受到人們的敬仰之際,馬蒂是誠服的,然而,之後有兩次,馬蒂痛斥耶穌的冷血:某次搭便船之際,船夫們撈起一條大魚,馬蒂要求耶穌救那條魚,只要他肯開口,船夫們一定會聽他的,可是耶穌不予理會。又一次,經過一個受傳染病肆虐的小村落,村人幾乎死光了,馬蒂再次要求耶穌的搭救,然而,耶穌仍自顧自地打他的坐,馬蒂終於忍不住發飆了...

為何當初願替人治病,而卻不救一條大魚?為何可以無視村民一個個染重病而死,而仍老神在在地打他的坐?該段還引入了一個佛陀割肉餵鷹的故事,在這故事中,慈悲的佛陀為了解救一隻鳥及饑腸轆轆的鷹,故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給鷹,而救了被追殺的鳥。這樣的故事,在佛教裏面確實可以找到很多相似的版本,其用意大抵在宣揚佛、菩薩慈悲喜捨的崇高精神。然而,佛陀身上的肉畢竟有限,而鷹的需求卻是無限,一個人又如何能以一己的有限來變更天地間弱肉強食的鐵律呢?

該書也提到了存在與價值的問題,人本生於天地之間,從無到有,復歸於無,在兩「無」之間所襯托出的「有」這一段更顯得讓人費疑猜,不知考倒了多少古往的東、西方智者與聖哲,的確,既然前後皆「無」,這中間的「有」倒底想證明些什麼?可惡的是,創生萬物的天地硬是不直接告訴我們答案,祂就是要人自己找(或猜),天地果真何其不仁!

天地雖不仁,然而,人活在人群中,畢竟難以如同天地般地廓然無私,在須要發揮「人性」的時刻,雖不可能袖手旁觀,卻也不可能做得澈底(像是割肉餵鷹),那麼,其界限究竟在何處呢?師法天地吧,看天地該如何便如何,若能達到老莊的坐忘,亦或阿羅漢的無我,與天地冥合,凡事自會有天意,天理自在人心。所以「無情」的「耶穌」沒有對與錯,而「有情」的馬蒂則有對與錯,在我認為,那個「耶穌」彷彿已參透了天地的無情了。

在「無情」的人的眼中的天地竟是絕美的──絕對的美,或說,沒有美醜的美,無法想像吧?記得從前讀過一則禪宗公案,有個小偷夜半潛入一禪師的房中摸索,卻一無所獲,禪師則被吵醒了,小偷見狀並未立即逃走,反而要禪師脫下身上的衣服帶走,之後禪師自言:「可惜今晚美麗的月色卻是他所帶不走的。」那時覺得這個禪師真是矯情做作。直到某日,一個人無事漫步在大街上,左看右看,一路上人來人往,偶然抬頭對著藍天白雲一瞥,就那麼一瞥之際,心頭突地湧出一股甘甜:「好美!這藍天與白雲彷彿是為我綻放的。」就這樣,我發現自己終於能稍稍懂得如何「與天地的精神相往來」了,還有,我的「人性」似乎也跟著稍微減少了一些…

天地蘊育萬物,在其間生起了美醜、善惡、乃至一切差別及對立,而天地本身自無善惡、無有價值,天地自有其韻律,該生的,就讓它自然生起,該死的,就去死吧,天地任運自然,決不會皺一下眉頭。奈何人卻自作多情,以為當有美醜、善惡、價值、乃至一切差別及對立。

我本源於天地,生活在天地間,吸吮天地間的養分,從而生長茁壯,天地是一切生靈的最根本的生母,然而,天地既然如此不仁,我又何必自作多情?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讓我師法天地的無情吧!似乎唯有無情,方能遠離一切美醜、善惡、差別、對立、乃至憂悲苦惱,消弭小我與天地的隔閡,獲致心靈最終的澄澈與安穩,無情正是天地的本性。

水聲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