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刺灸卷 » 微針法 » 面針療法 » 面針療法
【內容】

主要刺激區

面針穴位共有7個單穴和17個對雙穴,計34穴。

1、首面

【定位】位於額正中部,當眉間至前髮際正中線的上、中三分之一交界處。

【主治】頭痛、頭暈。

2、咽喉

【定位】當眉心至前髮際正中連線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區,即首面穴與肺穴連線之中點。

【主治】咽喉腫痛及其他咽喉部疾患。

3、肺

【定位】當兩眉內側連線的中點,與印堂穴位置相同。

【主治】哮喘、喘息。

4、心(又名山根)

【定位】位於鼻樑骨最低處,正當兩眼內眥連線的中點。

【主治】心悸、胸痛。

5、肝

【定位】在鼻樑骨最高點之下方,當鼻正中線與兩顴連線之交叉點,即心穴與脾穴連線之中點。

【主治】脇肋疼痛、肝病。

6、脾

【定位】在鼻尖上方,當鼻端準頭上緣正中處。

【主治】食呆納差、消化不良。

7、膽

【定位】在鼻樑骨外緣偏下方,當肝點的兩旁,目內眥直下,鼻樑骨下緣處。

【主治】脇肋痛、噁心、嘔吐。

8、胃

【定位】在鼻翼中央偏上方,當脾點的兩旁,膽點直下,兩線交叉處。

【主治】胃脘脹悶、疼痛。

9、膺乳

【定位】在目內眥稍上方,鼻樑外緣凹陷處。

【主治】產後缺乳,胸肋疼痛。

10、子宮、膀胱

【定位】在人中溝上,當人中溝的上、中三分之一交界處。其位置與人中(水溝)穴同。

【主治】痛經、尿瀦留。

11、股里

【定位】在口角旁5分,當上、下唇吻合處。

【主治】股及大腿內側疼痛與活動不便。

12、背

【定位】在耳屏前方,當耳屏內側與下頜關節之間。

【主治】腰背疼痛。

13、小腸

【定位】在顴骨內側緣,位於肝、膽穴之同一水平線上。

【主治】腸鳴泄瀉、口舌生瘡。

14、大腸

【定位】在顴面部,當目外眥直下方,顴骨下緣處。

【主治】便秘、腹痛、泄瀉。

15、肩

【定位】在顴部,當目外眥直下方,顴骨上緣處。

【主治】肩臂疼痛,伸屈不利。

16、臂

【定位】在顴骨後上方,當肩穴之後方,顴弓上緣處。

【主治】肩臂腫痛,活動不便。

17、手

【定位】在顴骨後下方,當臂穴之下方,顴弓下緣處。

【主治】手部腫痛,活動不利。

18、股

【定位】當耳垂與下頜角連線的上、中三分之一交界處。

【主治】腰腿疼痛,伸屈不利。

19、膝

【定位】當耳垂與下頜角連線的中、下分之一交界處。

【主治】膝部腫痛,活動不便。

20、膝臏

【定位】位於下頜角上方凹陷處,相當於頰車穴。

【主治】膝部損傷疼痛。

21、脛

【定位】下頜角之前方,下頜骨上緣處。

【主治】踝部腫痛、腓腸肌痙攣。

22、足

【定位】在脛穴前方,目外眥直下,下頜骨上緣處。

【主治】足部腫痛,活動不利。

23、腎

【定位】在頰部,當鼻翼的水平線與太陽穴直下垂線的交叉處。

【主治】腰痛、尿頻尿痛。

24、臍

【定位】在頰部,當腎穴下方約7分處。

【主治】腹部疼痛不適、泄瀉。

(圖例):面針療法

取穴配方

一、取穴

面針療法取穴以中醫臟腑學說指導為主,亦常結合西醫之生理解剖知識。一般有以下三種取穴法。

(一)對應部位取穴法:即依據病損臟器或部位,選取相應的面穴。如:心悸取心,肩周炎選肩等。

(二)按中醫理論取穴法:如「肺主皮毛」,皮膚病或手術切皮時選用肺穴作為治療或針刺麻醉穴位,「腰為腎之府」,腰痛可取腎穴等。

(三)敏感點取穴法:此法實際上是在上述兩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具體方法是,用經穴探測儀或探棒在按上面方法選好的穴區或其周圍進行探查,所查到的敏感點或壓痛點即為針刺之處。如胃痛在胃穴,高血壓病在肝穴之穴區內或附近探尋,所發現的敏感點即為針刺的部位。

二、配方

面針療法配方,一般採用以下兩法:

(一)結合配方法:即據對應部位取穴和按中醫理論取穴後,進行互相結合配方。如神經性頭痛,可取首面穴和心穴。

(二)辨證配方法:對疾病作辨症分析後加以組方。如高血壓病,多因腎水不足、肝陽上亢所致,可取肝、腎。

操作方法

一、針具:一般採用30~32號0.5~1.5寸長之毫針。

二、進針法:面部針刺時較痛,宜以右手持針,左手作押手配合,雙手同時用力,快速刺入皮下。然後再依據部位和症情需要,分別作直刺、橫刺或斜刺。一般而言,額、鼻、口旁的穴位宜用橫刺或斜刺,頰部或顴部穴位可採取直刺法。尚可根據需要作透穴針刺。

三、留針法:面針于得氣(其得氣感覺同體針)後,留針10~30分鐘。每隔5~10分鐘運針1次,運針手法多為提插結合捻轉法。面針麻醉,留針時間可據手術要求延長,直至手術結束,并須持續捻針或加用脈衝電,頻率180~200次/分,強度以患者可耐受為度。

面針療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一週左右。

注意事項

一、針刺操作要注意嚴格消毒,以防面部感染。

二、面部血管豐富,運針時切忌猛插亂搗,出針後應立即按壓針孔,以防出血。如刺破血管引起皮下出血,常可觸及一鼓起之小包,宜反覆揉壓使之消散。

三、有瘢痕或病灶之處,不宜針刺。

適應症

面針療法應用頗廣,近年來用於各種痛症、胃腸疾患、肛裂及產後缺乳等病。

另外,面針被用於多種外科手術的針刺麻醉。

上一節 耳穴割治法
鼻針療法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