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中醫vs西醫 » 量身訂製vs一視同仁
作者︰沈藥子
【內容】

西醫在治療許多症狀所用的藥物幾乎都一樣,要求的疾病指標也相同,譬如血壓、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過高,就透過藥物把這些指標下壓到標準範圍內,問為啥這些指標高?答案是大多原因不明。又譬如不管是誰得到皮膚病,用的藥不外乎類固醇、抗組織胺、抗生素,這叫做一視同仁,而滑稽的是,一旦停藥,所有的症狀就立刻恢復原狀,因此得服一輩子的藥,就像雜草茂盛,就取張石板把它們壓住,一旦移開石板,雜草便繼續野蠻生長,這能稱做治療嗎?

年齡相仿、體重相似的個體之間,即便驗血的結果都落在標準範圍內,但從肉眼可見的宏觀徵象去觀察,卻有著五臟六腑的機能過亢或不足、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的巨大差異,就像湖面有時平靜無波、有時波瀾壯闊,這是湖的宏觀現象,無法在一杯湖水的取樣中見到。現代醫學太早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在尚未發展出宏觀的醫學理論之前,就一頭栽進分子生物的世界,但許多疾病是宏觀現象,譬如水溝不通發臭,孳生黴菌細菌蚊蟲,你是要從分子生物的尺度去切入?還是拿把鏟子去疏通?現代醫學選擇前者,發明了許多抗生素、殺蟲劑往水溝噴灑,水溝暫時不臭了、蚊蟲暫時被滅了,但水溝依舊不通,不久又要發臭、蚊蟲又要孳生,如此反覆施治,卻永不會斷根。

在中醫看來,每個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各自的系統態,有的人是肝火大,有的是心陽虛,有人是陰虛,即便是同樣的症狀,處方與治療也是因人而異,譬如中醫治高血壓,是看患者當下的身體處於何種狀態,若是因血瘀引起的,患者身上必可見到許多瘀象,中醫會給予活血化瘀的處方;若是陰虛陽亢引起的高血壓,也必可見到許多陰虛與陽亢的巨觀徵象,中醫會給予補陰歛陽的處方,同樣是高血壓,但每個患者的系統態不盡相同,治療處方也不同,這叫做量身訂做、同病異治。

又例如頭痛,西醫診斷不出病因的皆給予止痛藥,西醫還沒有發展出宏觀系統態的概念,看不到因為風寒、血虛等等宏觀的系統病態引起的頭痛。中醫治頭痛,並非一昧採用止痛藥,而是看患者當下的身體處於何種狀態,若是風寒引起的頭痛,患者的脈象必是浮弦緊的,頭部、肩背會有緊束感,中醫會給予疏散風寒的處方;若是因血虛引起的頭痛,患者的脈象必是虛弱的,頭是昏沉的痛,常伴隨容易疲倦、頭暈,中醫會給予補氣血的處方。

西醫的一視同仁的治療經常是受限於理論水平的不足,例如皮膚病,西醫只有類固醇、抗組織胺、抗生素,不管哪種皮膚病、哪個患者,幾乎就開這些藥。然而,許多皮膚病是肉眼可見的巨觀世界的問題,不是分子生物層次的問題。例如中醫在漢朝就發現受風寒也會造成皮膚癢,因為風寒束住皮膚表面的微循環,引起過敏反應而搔癢,只要驅散風寒,癢即消除;又例如痤瘡,心火、肝火、胃火、腎火太大經常是發病的原因,這也是巨觀的系統失衡態,內臟的火氣太大乃因過度運轉燃燒,病徵出現在臉,但治療不在臉,在降臟腑的火氣,火氣降,臉的痤瘡自會消除。一滴水裡面是見不到河海的波瀾壯闊的,西醫老是往皮膚的局部鑽、分子生物鑽,就越看不到造成皮膚病的宏觀源頭。

西醫治病還喜歡用統計結果來診治病患,例如,某種疾病的死亡率有多少、相關藥物的治癒率有多少等等。研究疾病可以用統計的方式,藉由大量的樣本能突出主要變因、抹除次要變因及個體的差異性,此可簡化研究程序,快速得到研究成果。但實際用於個體的治療卻不能倒過來只用統計的結果,忽略個體的差異性,一視同仁。例如某藥的治療效果有60%,那40%的患者為何無效?人類與猩猩的基因只差1.2%,結果卻差很大,而忽略個體差異的治療效果也是差很大。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