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刺灸卷 » 刺血法 » 皮膚針法
【內容】

【主要刺激區】

一、脊柱兩側

部位:自頸椎直至尾椎兩側之皮膚區。

刺法:由上而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厘米,第2行距脊椎2厘米,第3行距脊椎3~4厘米,每針間隔約1~2厘米。另外,脊柱正中由上而下叩打,椎體之間橫刺三針。

主治:脊椎病,胸、腹、盆腔內臟器病症,神經性皮炎、銀屑病等皮膚病及上、下肢,五官科病症。本部位有退熱解痙、調整機體功能強身保健作用。

二、頭部

(一)額部

部位:額部皮區。

刺法:橫刺3~4行。

主治:額痛、面肌癱瘓、頭痛、眼型重症肌無力等。

(二)顳部

部位:顳部皮區。

刺法:以太陽穴為中心,呈扇狀向上、向後刺激5~6行。

主治:偏頭痛、面肌癱瘓、頭痛、三叉神經痛、眼病、脫髮等。

(三)頭頂部

部位:頭頂部皮區。

刺法:以網狀叩刺若干行。

主治:頭頂痛、眩暈、遺尿、斑禿、脫肛、重症肌無力、鼻衄等。

(四)枕部

部位:由頭頂向下至後髮際皮區。

刺法:從頭頂向下以網狀形叩打若干行。

主治:後頭痛、失眠、眼病、高血壓病、脫髮、耳鳴等。

三、面部

(一)眼區

部位:眼區周圍皮區。

刺法:沿眼眶周圍呈環狀叩打3~4圈。

主治:眼病、失眠、頭痛、皮肌痙攣、高血壓病、面肌癱瘓、陣發性心動過速等病症。

(二)鼻部

部位:鼻部皮區。

刺法:沿鼻背部兩側各叩打2~3行,于鼻骨與鼻軟骨交界處點刺4~5針。

主治: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鼻衄、面肌癱瘓等。

(三)口唇部

部位:口唇周圍皮區。

刺法:沿口唇周圍呈環狀叩打2~3圈。

主治:休克、中暑、面肌癱瘓、牙痛、三叉神經痛、癲癇發作、癔病。

(四)顴部

部位:顴骨處皮區。

刺法:從鼻唇溝的外側起,沿骨下緣呈弧形叩打2~3行。

主治:面肌癱瘓、三叉神經痛、牙痛、下頜關節病、面肌痙攣等。

(五)頰部

部位:頰部皮區。

刺法:沿頰部由後向前,平行叩打2~3行,頦孔處宜多叩打數針。

主治:面肌癱瘓、腮腺炎、牙痛、三叉神經痛等。

(六)頦部

部位:頦部皮區。

刺法:由頦部至舌骨體上緣至中線的中點,重點叩打數針。

主治:咳嗽、扁桃體炎、咽炎、聲帶病、面肌癱瘓。

(七)下頜部

部位:下頜骨下緣皮區。

刺法:沿下頜骨下緣,由下頜角至頦部下平行叩打2~3行。

主治:口腔病、面肌癱瘓、三叉神經痛、聲帶病、高血壓病、急慢性氣管炎、淋巴結病、腮腺炎。

(八)耳區

部位:沿外耳廓周圍皮區。

刺法:沿外耳廓呈環狀叩打2~3圈。

主治:耳鳴、耳聾、牙痛、面肌癱瘓、三叉神經痛、高血壓病、腮腺炎、下頜關節病、頭痛、眩暈等。

(九)乳突部

部位:乳突處皮區。

刺法:沿乳突呈弧形叩打2~3行。

主治:高血壓病、失眠、腮腺炎、青光眼、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耳病等。

四、頸部

(一)後頸部

部位:枕骨粗隆下方1~7頸椎皮區。

刺法:自枕骨粗隆下方,1~7頸椎兩側皮區各叩打3行。其間距同脊柱兩側。

主治:頸椎病、後頭痛、落枕等。

(二)胸鎖乳突肌部

部位:胸鎖乳突肌前後緣皮區。

刺法:從乳突起始,沿胸鎖乳突肌前後緣,自上而下叩打2~3行。

主治:急性扁桃體炎、肩胛部病、腮腺炎、淋巴結病、肩胛部痛、頸椎病、落枕等。

(三)氣管兩側

部位:沿氣管兩傍皮區。

刺法:沿氣管兩傍,自上而下各叩打3行。

主治:支氣管炎、哮喘、高血壓病、甲狀腺病、聲帶病、咽喉炎等。

五、胸背肩部

(一)胸背部

部位:胸1椎至胸12椎兩側皮區。

刺法:在胸椎1~12兩側各叩打3行(其每行距離同脊柱兩側)。

主治:1、胸1~4:治上肢病、心血管病、皮膚病、呼吸系統病及胸椎病;

2、胸3~5:治呼吸系統病、感冒、發熱、心血管病、哮喘、胸椎病、眼病;

3、胸椎5~8:治胃或十二指腸病、心血管病、肋間神經病、呃逆、食道病;

4、胸椎7~8:治肝膽病、高血壓病、神經官能症、心血管病;

5、胸椎9~10:治內分泌系統疾病、肝膽病、眼病;

6、胸椎11~12:治腸胃病,泌尿生殖系統病。

(二)前肋間

部位:前胸肋間隙皮區。

刺法:沿肋間隙由內向外,或由外向內叩打1~2行。

主治:喘咳、乳房病、心絞痛、肋間神經痛、帶狀疱疹、肋軟骨炎、肝膽脾病等。

(三)後肋間

部位:後肋間隙皮區。

刺法:沿肋間隙由內向外,或由外向內叩打1~2行。

主治:喘咳、肋間神經痛、肝膽病、帶狀疱疹等。

(四)胸骨部

部位:胸骨旁線兩側皮區。

刺法:沿胸骨旁線兩側,自上而下各叩打1~2行。

主治:喘咳、心血管病、肋軟骨炎、食道病等。

(五)乳房周圍

部位:乳房周圍皮區。

刺法:沿乳房周圍呈環狀叩打3~4圈。

主治:乳房病症。

(六)鎖骨上、下部

部位:鎖骨上、下緣之皮區。

刺法:沿鎖骨上、下緣各叩打2行。

主治:呼吸系統疾病、上肢病、心血管病等。

(七)季肋部

部位:季肋部皮區。

刺法:沿季肋叩打2行。

主治:肝膽及胰腺病症、膈肌痙攣等。

(八)肩部

部位:肩胛崗上方皮區。

刺法:沿肩胛崗上方皮區叩打3行。

主治:肩關節病、落枕、高血壓病、頸椎病、上肢病、眼病等。

(九)肩關節區

部位:肩胛骨緣皮區。

刺法:沿肩胛骨緣呈環狀叩打2~3圈。

主治:肩關節病、上肢病。

(十)肩胛骨周圍區

部位:肩胛骨緣皮區。

刺法:沿肩胛骨緣呈環狀叩打2~3圈。

主治:本區域局部病症、上肢病及肩關節病。

(十一)三角肌部

部位:三角肌部皮區。

刺法:在三角肌部皮區由上而下叩打3行。

主治:上臂病、肩關節病、眼病等。

六、腰部

(一)腰背部

部部:腰椎1~5兩側皮區。

刺法:沿腰椎兩側各叩打3行。

主治:泌尿生殖系疾病、腰椎病、腰部軟組織損傷、下肢病、盆腔疾病、腹瀉等。叩打本區尚有壯體強身的作用。

(二)側腰部

部位:腰部外側皮區。

刺法:腰部外側,從12肋下緣至髂嵴之間皮膚區域,自上而下叩打4~5行。

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腰痛、盆腔病、下肢病症。

七、骶尾部

(一)骶部

部位:骶部兩側皮區。

刺法:沿骶骨兩側各叩打3行(每行距離與脊柱兩側同)。

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內分泌病、便秘、精神神經系統病症、下肢病等,尚有退熱作用。

(二)尾骨部

部位:尾骨兩側皮區。

刺法:沿尾骨兩側各叩打3行,並在尾骨下方密刺數針。

主治:肛門及會陰部病症、精神神經系統病症、休克、心血管病、下肢病等。

(三)臀部

部位:尾骨兩側沿臀部皮區。

刺法:由尾骨兩側沿臀部放射狀叩打4~5行。

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精神神經系統病症、心血管病、下肢病等。

(四)髂嵴部

部位:兩側髂嵴皮區。

刺法:沿兩側髂嵴各叩打2~3行。

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腸道病、下肢病等。

八、腹部

(一)上腹部

部位:自劍突和肋弓至肚臍水平線皮區。

刺法:在該皮區作「井」字形,自上而下叩打8~9行,橫叩打4~5行。劍突下密刺數針。

主治:胃、肝、脾、胰病症,呃逆等。

(二)肋弓緣

部位:肋弓緣部皮區。

刺法:沿肋弓緣叩打2~3行。

主治:肝、膽、胃、肺病症,呃逆,神經衰弱等。

(三)下腹部

部位:由肚臍水平線向下至恥骨聯合上緣皮區。

刺法:在該皮區,自上而下叩打8~9行,橫叩打4~5行。

主治:腸道病、婦科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等。

(四)腹股溝部

部位:自髂前上棘向下,沿腹股溝至陰部(即沿腹股溝韌帶至恥骨)皮區。

刺法:在該皮區從外向內下方叩打2~3行。

主治:婦科病症、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局部淋巴結病、下肢病等。

(五)恥骨部

部位:恥骨聯合上緣皮區。

刺法:沿恥骨聯合上緣橫叩打2~3行。

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婦科病等。

九、上肢

(一)掌側(屈側)

部位:自肩關節前緣,向下經肘窩到腕關節之掌側面皮區。

刺法:在該皮區自上向下叩打3行。

主治:1、上臂皮區治肩痛、頸椎病、上臂病症。

2、前臂皮區治心血管病症、消化系統病症、喘咳、感冒、肘腕關節病症、上肢癱瘓等。

(二)背側(伸側)

部位:自肩關節後緣,向下經肘關節到腕關節背側面皮區。

刺法:在該皮區叩打3行(自上而下)。

主治:肩痛、頸椎病、頸痛、上肢癱瘓、肘腕關節病、胸肋痛等。

(三)上肢外側

部位:自三角肌下,經上臂外側到前壁撓側皮區。

刺法:在該皮區自上而下叩打3行。

主治:1、上臂外側皮區治肩痛、頸椎病、眼病。

2、前臂撓側皮區治喘咳、頸椎病、蕁麻疹、面肌癱瘓、頭痛、甲狀腺病、肘腕關節痛、感冒、上肢癱瘓等。

(四)手掌

部位:自腕關節沿手掌骨每一掌骨間隙至末梢部皮區。

刺法:在皮區自每一掌骨間隙向末梢各叩打1行。

主治:局部神經、肌肉及關節病,上肢麻木、感冒、鵝掌風、凍瘡等。

(五)手背

部位:自腕關節沿手背掌骨每一掌骨間隙末梢部皮區。

刺法:在該皮區每一掌骨間隙向末梢叩打1行。

主治:局部神經、肌肉及關節疾病,牙痛、咽炎、面癱、扁桃體炎、頭痛、鼻炎及皮膚病等。

(六)手指

部位:手指兩側緣及指端皮區。

刺法:沿手指兩側緣到指端各叩打1行。

主治:手指關節病、消化不良、手指扭挫傷、凍瘡、上肢麻木等。

(七)肘關節

部位:肘窩和鷹嘴周圍皮區。

刺法:肘窩皮區橫刺2~3行,鷹嘴周圍呈環狀叩打3圈。

主治:肘關節痛、感冒、蕁麻疹、皮膚病等。

(八)腕關節

部位:腕關節掌側和背側皮區。

刺法:在掌側面和背側面皮區各橫刺2~3行,對局部病變可用重密刺。

主治:腕關節痛、腱鞘炎及囊腫、扭挫傷。

十、下肢

(一)腿前部(伸側)

部位:自腹股溝向下,經大腿溝前到膝關節(髕骨上緣)的大腿前部皮區;以及沿脛骨前嵴向下至踝關節前方的小腿前皮區。

刺法:在大腿前部皮區叩打4~5行;在小腿前部皮區叩打3行。

主治:小腿前部皮區治胃腸病、偏癱、高血壓病、腸炎、靜脈曲張、重症肌無力症、哮喘等。

(二)腿後部(屈側)

部位:臀部坐骨結節下方至大腿後部、2窩、小腿後部及足跟上方皮區。

刺法:在整個皮區自上至下叩打3~4行。

主治:1、大腿後部皮區治腰痛、偏癱、下肢病症、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2、小腿後部皮區治療下肢病症、靜脈曲張症、腰痛、坐骨神經痛、腓腸肌痙攣等。

(三)腿外側部

部位:大轉子向下,經膝關節外側至外踝上方皮區。

刺法:在該皮區叩打3行。

主治:1、大腿外側皮區治腰痛,坐骨神經痛、偏癱、下肢病症等。

2、小腿外側皮區治下肢病症、腰痛、偏癱、坐骨神經痛、高血壓痛、靜脈曲張症、頭痛等。

(四)腿內側部

部位:自外陰部之外下方的股內側,經大腿內緣至膝關節內側,再經小腿內側至內踝上方皮區。

刺法:在該皮區叩打3~4行。

主治:1、大腿內側皮區治偏癱、肛門病、婦科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胃腸病、皮膚病等病症。

2、小腿內側皮區治婦科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新陳代謝疾病、心血管病、偏癱、靜脈曲張症、皮膚病等。

(五)髖關節區

部位:大轉子周圍皮區。

刺法:沿大轉子周圍呈環狀叩打3~4圈。

主治:髖關節病、坐骨神經痛、偏癱、下肢癱瘓等。

(六)膝關節區

部位:髕骨周圍皮區。

刺法:沿髕骨周圍呈環狀叩打2~3圈。

主治:膝關節病、滑囊炎、偏癱等。

(七)臑窩

部位:臑窩部皮區。

刺法:臑窩皮區橫刺2~3行。

主治:腰背痛、關節病、偏癱、腓腸肌痙攣、皮膚病、中暑、急性腸炎等。

(八)踝關節區

部位:內、外踝皮區。

刺法:在內、外踝區各呈環狀叩打3圈。

主治:踝關節扭挫傷及其他病症、偏癱、坐骨神經痛、婦科病、胃病等。

(九)足背部

部位:跖骨間隙皮區。

刺法:沿跖骨間隙各叩打1行。

主治:局部病症、高血壓病、婦科病、偏癱等。

(十)足底內、外側緣皮區

部位:是指內、外側緣皮區。

刺法:在內、外側緣皮區各叩打2行。

主治:足底部病、偏癱、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等。

(十一)足底部

部位:足弓皮區。

刺法:沿足弓叩打2~3行。

主治:高血壓病、偏癱、頭痛、失眠、中暑、小兒驚厥、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操作方法】

臨床上,用得較多的是七星針和電梅花針和滾刺筒,現分述之。

一、七星針操作法

(一)持針:常見的七星針有二類,一類是塑料、有機玻璃或膠木針柄,針頭僅裝有7根短針的。持針時宜用右手握住針柄,以無名指和小指將針柄末端固定于小魚際處,并令針尾露出手掌1~1.5厘米,中指和拇指扶持針柄,食指按于針柄中段,這樣,在叩刺時就能充分運用手腕的彈力。另一類是牛角質針柄,針頭形如橄欖,一頭大一頭小,大的一頭裝有七枚針(即七星針),并呈均勻散佈;小的一頭裝五根針(即梅花針),成一簇集束。此種針柄彈性好,針頭重,叩打時往往易于搖動不穩,宜以半握拳式持針;即以拇指前節指腹,將針柄壓在食指第二節之側面,余三指屈向掌心,以固定針柄末端。然後運用腕力叩打。

(二)叩刺:七星針叩刺時,應注意僅用腕部彈刺,肘部宜保持固定不動。落針要迅速且穩准,針尖與皮膚應呈垂直接觸,起針要快,只作極短暫的停留,叩擊時須發出短促而清脆的「噠、噠」聲。叩針頻率最好保持在每分鐘70~100次左右。叩刺強度分輕、中、重三度:輕刺激,患者略感痒痛,皮膚僅見輕微潮紅;中刺激患者有輕度痛感,局部皮膚潮紅、丘疹,略微出血;重刺激,患者有明顯的痛感,叩刺部位皮膚明顯發紅、出血。

二、電梅花針操作法:

電梅花針為近年來新出現的一種刺血針具。它是由晶體管醫療儀和特製梅花針兩部分構成的。先從醫療儀引出二根輸出線,一根接梅花針,一根接在銅棒上,銅棒由病人握住,醫者執梅花針。應用時,打開電源,調好頻率及波型,即可叩刺,其叩打操作和上述不通電者相同。電梅花針的電源電壓為9伏(直流),輸出峰值電壓100~120伏,輸出波型為鋸齒波,頻率16~300次/分,電流一般小于5毫安,強度以病人耐受為度。

三、滾刺筒:

此針具操作較為簡便。手握筒柄,將滾筒在需要刺激的部位滾動,可以循經反覆滾動,也可以在局部來回滾動。用力宜均勻平穩,據病人的體質、年齡、耐受情況以及病情症候等,運用輕重不等的手力,給予不同程度的刺激。輕者,可略顯潮紅;較重者,局部紅潤;重者可稍出血,一般滾動5~10次。本法適宜于大面積淺表病灶的治療,而循經滾刺亦有補益肝腎,調和脾胃的作用。又因其刺激較輕,更合適用於老年人、嬰幼兒和體質弱者。

陶針法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