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刺灸卷 » 穴位特種療法 » 穴位紅外線療法
【內容】

一、概況

又稱腧穴紅外線照射療法、紅外線灸療法,是指利用紅外線輻射器,在人體的經絡穴位上照射,使經穴產生溫熱效應,從而達到溫通經脈、宣導氣血作用的一種穴位刺激療法。

紅外線,是可見光譜紅光外端以外,一種人眼看不見的光線,實際上,它是波長為0.76微米到1000微米的電磁波。其中0.76~3微米稱近紅外,3~30微米稱中紅外,30~1000微米稱遠紅處(亦有將3微米以上總稱遠紅外)。

紅外線的發現迄今已有兩個世紀,但由於測量上的困難,至發現後半個世紀才對它的性質有初步的的瞭解。本世紀初,在具備了應用條件的情況下,才引起了對紅外線的更大興趣。

紅外線裝置的誕生,為大量的醫學問題提供了具體的解決辦法。使得紅外線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得到迅速而廣泛的發展。例如,許多病症都可使病變組織的溫度發生變化,即所輻射的紅外線強度發生變化,而據紅外線原理製成的紅外線熱象儀可以接受不同強度的紅外輻射,并使之在光屏上成像,通過圖像儀反映出組織的溫度變化,以作出早期診斷、判定損傷程度等。所以,紅外線被大量用於診斷。

由於紅外線局部照射首先引起照射部分的溫度升高,和傳統的灸療法有相似之處。故在針灸臨床上被逐步得以應用和推廣。大量臨床實踐和實驗研究表明,穴位紅外線療法對風、寒、濕一類的病症,有明顯的祛風、散寒、除濕的效果。因此,在肌肉、關節及某些神經系統疾病中多有運用,近年還用於皮膚病的治療。另外,穴位紅外線照射與針刺、電針、穴位敷貼、拔罐或刺血等療法結合,更能產生較好的協同作用。從已有資料看,穴位紅外線療法與其他一種或數種療法的綜合應用,將成為今後的發展趨勢。

二、特點

紅外線治療作用的基礎是其照射後直接產生的溫熱效應,進而影響組織細胞的生化代謝以及神經系統功能。穴位紅外線療法,雖是利用紅外線的熱輻射直接作用於經絡穴位或阿是穴(壓痛點或病灶部位),但照射後,除了可以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外,血流還能把局部的熱量帶給全身,使全身的溫度增高,從而作用於整個機體。穴位紅外線療法的主要作用特有下列三條。

一、活血化瘀:

接受紅外照射的肌肉組織溫度升高,微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從而能消散瘀血,促進病理代謝產物的排泄。消除扭、挫傷而引起的組織腫脹,加快血腫消除和吸收。

二、鎮痛消炎:

紅外照射可抑制感覺神經的異常興奮,故有鎮痛作用。對於慢性感染性炎症,可增強細胞的吞噬功能和機體免疫能力;同時,因加速血液流動,有助于帶走病理產物,起到消散炎症的作用。但必須指出的是,在炎症的急性期不適用本法,否則不僅會加重疼痛,且可能造成炎症擴散。

三、解痙止滲:

紅外線照射有調整植物神經功能,解除平滑肌痙攣;並能增強組織的再生能力和細胞活力,消除肉芽水腫,促進肉芽和上皮生長,減少和制止皮膚表面滲出,加速創傷的癒合。

三、主要刺激區

體穴、病灶區。常用的腧穴處方如下:

一、慢性支氣管炎:

大椎、定喘、肺俞、風門、天突。

二、風濕性關節炎:

(一)頜關節:下關、聽宮、頰車、翳風、合谷;

(二)椎間關節:相應的背部腧穴、殷門、委中;

(三)肩關節(包括肩關節周圍炎):天宗、肩井、肩髎、肩髃、中渚、陽陵泉、承山;

(四)肘關節(包括肱骨外上髁炎):曲池、手三里、阿是穴、天井、曲澤、合谷;

(五)腕、掌指、指關節(包括撓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屈指肌腱腱鞘炎等):外關、列缺、陽池、腕骨、大陵、阿是穴、陽溪、八邪、合谷;

(六)腰骶關節:(腰)陽關、十七椎下、八髎、白環俞、承山、委中、崑崙。

(七)髖關節:環跳、物邊、陽陵泉、絕骨、承扶;

(八)膝關節(包括膝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鶴頂、膝眼、犢鼻、血海、梁丘、陽陵泉、陰陵泉;

(九)踝關節(包括踝部扭挫傷):解溪、商丘、丘墟、太溪、崑崙、照海、申脈、交信、絕骨;

(十)趾關節:公孫、束骨、陷谷、(足)臨泣、太衝髎八風。

三、面神經麻痹:

陽白、四白、頰車、迎香、下關。

四、坐骨神經痛:

腎俞、次髎、秩邊、環跳、殷門、委中、承扶、崑崙。

五、三叉神經痛:

四白、太陽、下關、挾承漿、合谷。

六、牙痛:

頰車、下關、迎香、內庭、太溪、合谷。

七、腰肌勞損:

大腸俞、(腰)陽關、腎俞、次髎、阿是穴。

八、各種皮膚病:

血海、曲池、阿是穴(皮損處)。

九、痛經:

關元、三陰交、氣海、中極、命門。

上述處方,宜據症情選取,每次取2~5穴。穴區距離較遠(如同時取頭面與四肢部穴),取宜少;穴區集中于同一部位(如均在肩部,面部),可適當多取,以便進行同時照射。

四、適應症

一、內科病症:

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腸炎、慢性腎炎、胃痙攣、幽門痙攣、胃腸神經官能症、陽萎、坐骨神經痛、慢性腰腿痛、面神經麻痹、多發性末梢神經炎、三叉神經痛、胸膜炎、濕疹、神經性皮炎等。

二、經外科病症:

周圍神經損傷、急性軟組織損傷、慢性腰肌勞損、凍傷、肩關節周圍炎、肱骨外上髁炎、腱鞘炎、注射後硬結形成,瘢痕痙攣、手術後粘連等。

三、婦產科:

產後缺乳、乳頭皸裂、外陰炎、慢性盆腔炎、痛經等。

五、器具

穴位紅外線治療儀臨床應用的種類較多,現將常用的數種介紹如下。

一、紅外線灸療儀:

結構較簡單,主要是利用塗有遠紅外線的材料(如瓷捧等)上繞纏一定圈數電阻絲。通電後,電阻絲能產生熱量,使罩在電阻絲外的瓷捧溫度升高,一般不超過500℃,此時發出的光線,絕大部分為遠紅外線,其中最強的是波長為4~6微米的紅外線。電阻絲是用鐵、鎳、鉻合金或鐵、鉻、鉛合金製成,瓷棒是用碳化硅、耐火土等製成。反射罩用鋁製成,能反射90%左右的紅外線。當它工作時不發光或僅呈暗紅色。此種儀器,又稱為不發光的遠紅外治療儀。

二、鎢絲紅外線燈。

它是鎢絲伸入充氣的石英管中製成的。這種燈輻射效率很高,加熱或冷卻均不超過1秒。輻射的射線中含有大量的紅外線(波長在035~4微米之間),一定量的可見光線和少量的長波紫外線。鎢絲紅外線治療燈通常分為兩種,一種為立地式,另一種是手提式。

(一)立地式鎢絲紅外線燈:由支架、反射罩與燈泡三部份構成。支架足部有輪,上端有一套管形鐵製袖筒,袖筒通過支臂連接反射罩,袖筒可以在支架上下活動,也可沿中軸作360°的平面轉動,因此可以在任何位置給病人治療。反射罩前方有錐形管,可以使紅外線集中投射。錐形管前方還可以放不同顏色的濾過板。反射罩後方有通風小孔,以供散熱。在反射罩中心設有鎢絲燈泡。治療時,反射罩傾斜放置,這樣可以使燈泡通風良好,便於冷卻,燈與病人距離40~80厘米。

(二)手提式鎢絲紅外燈;燈泡為200~300瓦,放在一個小反射罩內,反射罩前方有錐形管,錐形管口鑲以木圈或軟木圈,以防病人燙傷。木圈內有固定濾過板的支架。反射罩固定在支架上,可以隨意傾斜某一角度,但不得使燈泡位於垂直位,以免燈座過熱。三、局部光熱浴箱:局部光熱浴箱根據照射部位(軀幹、肩、肘關節等)的不同而形狀亦不同,最常用的是照射軀幹的局部光熱浴箱。照射軀幹用的局部光熱浴箱呈半圓柱形,由兩片可以折疊的側板構成,中以絞鏈相連,每個側板內固定若干電燈泡,燈泡後方可以有小的金屬反射罩。燈泡的功率為40~60瓦。根據浴箱大小的不同,可以放6~12個燈泡。應用時,病人先平臥在床上,裸露出應照射的部位後,把浴箱放置其上,身體其它部份用毯子蓋好。

六、操作方法

穴位紅外線療法,分腧穴照射和穴區照射二類。其中,腧穴照射指單穴照射,即將其它非照射部位用白布遮蓋,僅對所選穴區進行照射治療。穴區照射,則系以某一腧穴為中心,包括鄰近腧穴在內的某一局部進行照射治療,照射部位的大小,當根據病情的需要而定,一般為60~90平方厘米左右。

腧穴照射或穴區照射可用手提式瓷捧或鎢絲紅外線治療儀。照射小部位時宜使用錐形管,使光線輻射集中,根據病情需要可加用濾光板。用錐形管或濾光板時,整個紅外線輻射量大大減少,可令病人接近反射罩,使錐形管邊緣距照射部位為5~10厘米。根據照射部位的不同,病人可取臥位或坐位。

其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一、病人取適當體位,暴露照射部位。

二、開啟電源,指示燈即發亮,預熱3分鐘後進行照射。

三、在穴位或穴區照射時,須將非照射區域用白布遮蓋;如照射面部,應特別注意用紗布蒙住雙眼。

四、將輻射頭移至照射穴位或穴區之上方,距離一般為:500瓦或以上者為50~60厘米;250~300瓦者為30~40厘米;200瓦或以下者為20厘米左右。

五、通電前應先檢查患者溫度感覺是否正常,照射後3~5分鐘宜反覆詢問患者溫熱感是否適宜。

六、照射時間應據部位、症情而定,一般為15~40分鐘。

七、治療結束後將照射部分的汗液擦盡,并令患者在診室中休息10~15分鐘。

八、治療後宜仔細檢查患部,如發現「紅紫」現象,應考慮是否有燙傷的可能,可塗凡士林或硼酸軟膏。

劑量:

穴位紅外線治療的劑量大小,主要應根據病變的特點、部位、患者年齡及機體功能情況等。其劑量可分為大劑量(800~1000瓦)、中等劑量(500瓦左右)、小劑量(300瓦以下)。一般而言,病變早期、急性期多用小劑量,照射距心臟較近的穴區、老年、弱患者,亦宜小劑量;反之,照射四肢部位或腰部的慢性風濕病,及神經、肌肉、關節疾患,可用大劑量或中等劑量。紅外線照射時,患者應有舒適的溫熱感,皮膚可出現淡紅色的均勻紅斑。如出現大理石狀紅斑為過熱表現,皮溫以不超過45℃為準,否則可致燒傷。

在劑量選擇上,還鬚根據波長來定。由於紅外線的特點是波長短則透入組織深,波長長則透入組織淺。所以照射肌肉豐厚的腰、腹、四肢之肘膝以上各腧穴時,宜用波長為0.76~1.5微米的短波紅外線;肌肉淺薄的頭面、胸、背及四肢末端腧穴宜用波長為1.5~40微米的長波紅外線。

療程:

穴位紅外線照射,每日治療1~2次,一個療程為10~20次。

七、注意事項

一、下列情況應屬穴位紅外線療法之禁忌

(一)有出血傾向者、高熱患者、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心血管機能不全者、惡性腫瘤患者等,均不宜用本療法。

(二)閉塞性脈管炎等肢體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使用紅外線照射應極慎重。這是因為由於血液循環不良,熱量很難被帶走,易于發生燒傷。另外,加熱後,局部代謝增加,使供血不足而更加缺氧。因此,即使不發生燒傷,也易于使供血不良的局部更加惡化,甚至壞死。

(三)有陳舊性瘢痕的部位,不宜用紅外線照射。因陳舊性瘢痕之中,血液循環不良,紅外線照射易起水疱。(四)急性炎症不宜用本法治療。因此時,炎性組織內發生主動性充血,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滲出液中充滿異常的代謝產物,這些物質刺激神經末梢可引起痛覺,滲出越多,壓力越大,疼痛也就越明顯。紅外線照射,主要是溫熱作用,故可加重急性期炎性物質的滲出和擴散。

(五)感覺障礙處慎用本法,以免因感覺遲鈍而引起燙傷。

(六)禁灸的腧穴,一般來說,也不宜用紅外線照射。

二、治療過程中,不得移動體位,防止觸碰燈具,以免引起燙傷。

三、在照射時,若患者感覺太熱,應根據情況調整燈距。

四、在治療時,若出現頭暈、噁心欲嘔、心悸、倦怠無力等情況,應立即停止治療,進行觀察,甚者宜進行必要處理。

五、照射眼周圍腧穴時,須用紗布蒙住雙眼。後腦部穴區,不宜照射。

六、當患者有痛溫覺障礙,或照射新的傷痕部位時,要使用小劑量照射。

七、使用過程中不得用金屬針(棒)觸及紅外片,以免觸電;使用和存放紅外線治療儀時應避免碰撞,以免影響使用壽命。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