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上品 » 人參
【內容】

【性味】

甘、微寒 ,無毒。

【功效】

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集注】

陳修園曰:

  • 本經止此三十七字。其提綱云:主補五臟,以五臟屬陰也。精神不安、魂魄不定、驚悸不止、目不明、心智不足皆陰虛為陽亢所擾也。今五臟得甘寒之助,則有定之、安之、止之、明之、開之、益之之效矣。
  • 曰邪氣者,非指外邪而言,乃陰虛而壯火食氣,火即邪氣也。今五臟得甘寒之助,則邪氣除矣。
  • 余細味經文,無一字言及溫補回陽。故仲景於汗、吐、下陰傷之證,用之以救津液,而一切回陽方中,絕不加此陰柔之品,反緩薑、附之功。故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為回陽第一方,皆不用人參,而四逆加人參湯以其利亡血而加之也。茯苓四逆湯用之者,以其在汗、下之後也。
  • 今人輒(音哲)云:以人參回陽。此說倡自宋、元以後,而大盛於薛立齋、張景岳、李士材輩,而李時珍《本草綱目》尤為雜沓(音塌)。學者必於此等書焚去,方可與言醫道。
  • 仲景一百一十二方中,用人參者只有一十七方:
    • 新加湯、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半夏瀉心湯。
    • 黃連湯、生薑瀉心湯、旋覆代赭石湯。
    •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厚朴生薑半夏人參湯。
    • 桂枝人參湯、四逆加人參湯、茯苓四逆湯。
    • 吳茱萸湯、理中湯、白虎加人參湯。
    • 竹葉石膏湯、炙甘草湯。
    皆是因汗、吐、下之後,亡其陰津取其救陰。如理中、吳茱萸湯,以剛燥劑中陽藥太過,取人參甘寒之性,養陰配陽,以臻於中和之妙也。
  • 又曰:自時珍之《綱目》盛行,而神農之《本草經》遂廢。即如人參:《本經》明說微寒。時珍說生則寒,熟則溫,附會之甚。蓋藥有一定之性,除是生搗取汁冷服,與蒸晒八、九次,色味俱變者,頗有生熟之辨。若入煎劑,則生者亦熟矣。況寒熱本屬冰炭,豈一物蒸熟不蒸熟間,遂如許分別乎?
  • 嘗考古聖用參之旨,原為扶生氣安五臟起見。而為五臟之長,百脈之宗,司清濁之運化為一身之橐(音駝)龠(音月)者肺也。人參惟微寒清肺,肺清則氣旺,氣旺則陰長而五臟安。古人所謂補陽者,即指其甘寒之用不助壯火以食氣而言,非謂其性溫補火也。
  • 陶宏景謂:功用同甘草。凡一切寒溫補瀉之劑,皆可共濟成功。然甘草功兼陰陽,故《本經》云:『主五臟六腑』。人參功專補陰,故《本經》云:『主五臟』。
  • 仲景於咳嗽病去之者,亦以形寒飲冷之傷,非此陰寒之品所宜也。

上一節 凡例
黃耆 下一節

【其它相關項目】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