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方名清暑益氣湯
來源《脾胃論》卷中
【組成】

黃耆 蒼朮(泔浸,去皮) 升麻各3克 人參(去蘆) 澤瀉 神麴(炒黃) 橘皮 白朮各1.5克 麥門冬(去心) 當歸身 炙甘草各0.9克 青皮(去白)0.9克 黃柏(酒洗,去皮)0.6~0.9克 葛根0.6克 五味子9枚

【製法用量】

上藥㕮咀。用水600毫升(二大盞),煎至300毫升(一盞),去滓,空腹時溫服。

【功效】

清暑化濕,益氣生津。

【主治】

平素氣陰俱虛,又感暑濕,或暑濕耗傷氣陰,身熱而煩,四肢睏倦,精神短少,胸滿氣促,肢體沉痛,口渴自汗,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膩,脈虛。

【方義】

方中人參、黃耆益氣固表;蒼朮、白朮健脾燥溫;黃柏、麥冬、五味子瀉火生津;陳皮、青皮、澤瀉理氣滲濕;當歸養血和陰;升麻、葛根解肌升清;甘草和中。配合成方,共奏清暑化濕,益氣生津之功。

【加減】

脾胃不足者,少用升麻,少加柴胡;中滿者,去甘草;咳甚者,去人參;口咽乾者,加乾葛;汗少者,黃耆減五分;心下痞者,少加黃連。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