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 | 神農本草經 | 歷代本草匯解 | 本草備要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
【品種來源】本品為小麥的成熟穎果。不沉於水者為浮小麥。 【性味歸經】 甘,涼。歸心、脾、腎經。 【功效】 能養心益脾,除煩止渴,利小便。 【主治】 - 用於婦女臟躁,喜悲傷欲哭。以本品與甘草、大棗配伍。(《金匱要略》甘麥大棗湯)
- 用於慢性泄瀉,虛寒痢。小麥麵炒令焦黃,溫水調服。(《飲膳正要》)
- 用於煩熱不安,消渴口乾。以本品煮粥食。(《食醫心鑒》)
- 用於小便不利而有熱者。以本品同通草煎湯服。(《養老奉親書》)
【文獻別錄】 - 《內經》稱小麥為心之穀,善補心氣。常用於心氣不足所致之心神不安。
【用法用量】 30∼60克。煎湯,煮粥等。 【現代藥理】 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谷甾醇、卵磷脂、精氨酸、澱粉酶、麥芽糖酶、蛋白酶、維生素B等。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