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標題黃柏、關黃柏
來源玉叩齋
【內容】

今用黃柏為芸香科植物黃皮樹 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乾燥樹皮,習稱「川黃柏」;關黃柏為芸香科植物黃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乾燥樹皮。黃柏主產於都江堰、茂縣、峨眉山、南充,貴州畢節、遵義、安順、興義,陝西鳳縣、洋縣、雒南、安康、紫陽,湖北竹溪、崇陽,雲南昭通、騰沖等地區,以四川、貴州產量較大。關黃柏主產於遼寧蓋平、岫岩、海城,吉林敦化、通化、樺甸,河北張北、蔚縣、承德,黑龍江、內蒙古亦有產出,以遼寧產量較大。

本草研究認為:唐代以前所稱檗木包含了芸香科Phellodendron屬和小檗科Berberis屬植物,《新修本草》開始將Berberis屬植物單列,檗木或稱黃檗專指Phellodendron sp.而言。從五代《蜀本草》開始,藥用黃柏即以川產為優,Phellodendron chinense是正宗品種,至於主要產於關外的Phellodendron amurense成為黃柏正品,與清代特殊的政治環境有關。

【品種考訂】

黃柏,孫星衍輯《本草經》作「檗木」,森立之本作「蘗木」,別本又有作「櫱木」、「櫱木」者。據《說文》當以「檗」為正字,許慎云:「檗,黃木也」,徐鍇系傳云:「黃木,即今藥家用黃檗也。」儘管《說文》未收蘗字,但東漢確用來指代檗木藥材,《考工記》鄭玄註:「薜,讀為藥黃蘗之蘗。」段玉裁的解釋頗有道理:「黃木者,《本草經》之檗木也,一名檀桓,俗加草作蘗。」至於「櫱」與「櫱」,正音niè,本義指樹木再生之芽,《類篇》「櫱」亦音bò,釋為黃木,其實皆是「蘗」的訛寫。

寫為「檗」或「蘗」,看似僅為文字正俗之分,其實在漢代可能直接涉及本品的名實。檗木古來皆用為染料,司馬相如《子虛賦》「檗離朱楊」,張楫註:「檗,皮可染者。」曾慥《類說》卷47雌黃條云:「古人寫書皆用黃紙,以檗染之,所以辟蠧,故曰黃卷。」鮑照詩「剉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芸香科黃皮樹等皆含可以染黃的小檗鹼,將此類植物視為漢代檗木的來源應無問題。但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黃皮樹為高大喬木,可達15-20米,很難想像作為喬木的「檗木」字,在既有形符「木」的基礎上,還會被加上「艸」頭,寫成「蘗木」,這種可能性的確很小,而小檗科小檗屬植物一般為1-3米的小灌木,亦含黃色的小檗鹼,故不能排除漢代也以各種小檗Berberis sp.為檗木的可能。

這種混淆在陶弘景時代仍然存在,《集注》云:「其根于道家入木芝品,今人不知取服之。又有一種小樹,狀如石榴,其皮黃而苦,俗呼為子蘗,亦主口瘡。又一種小樹,多刺,皮亦黃,亦主口瘡。」陶弘景提到「道家入木芝品」的那種檗木,見《抱朴子內篇﹒仙藥》:「千歲黃蘗木下根,有如三斛器,去本株一二丈,以細根相連狀如縷,得末而服之,盡一枚則成地仙不死也。」這種檗木應該是芸香科Phellodendron屬植物,而陶說植株低矮,如石榴樹,有刺的檗木則是小檗科Berberis屬植物。

《新修》正式將混在檗木條中的Berberis屬植物單列為小檗條,謂小檗一名山石榴,蘇敬言:「其樹枝葉與石榴無別,但花異,子細黑,圓如生李子爾。生山石間,所在皆有,襄陽峴山東者為良。陶于蘗木附見二種,其一是此。陶云皮黃,其樹乃皮白,今太常所貯乃葉多刺者,名白刺蘗,非小蘗也。」在檗木條下蘇敬說:「子蘗一名山石榴,一子似女貞,皮白不黃,亦名小蘗,所在有,今云皮黃,恐謬矣。按今俗用子蘗,皆多刺小樹,名刺蘗,非小蘗也。」結合《本草拾遺》對小檗的描述:「小蘗如石榴,皮黃子赤,如枸杞子,兩頭尖,人剉枝以染黃。若云子黑而圓,恐是別物,非小蘗也。」《新華本草綱要》將之推定為華西小檗Berberis silva-taroucana Schneid.,姑備一說。從唐代開始,檗木或稱黃檗,則專指芸香科Phellodendron屬植物,而不再與小檗相混淆。


《類證》商州黃蘗圖
《蜀本草》所記藥物以川產為主,改以黃檗為正名,有云:「黃蘗樹髙數丈,葉似吳茱萸,亦如紫椿,皮黃,其根如松下茯苓,今所在有。本出房、商、合等州山谷,皮緊厚二三分,鮮黃者上,二月五月采皮日干。」從資源分佈來看,將本品訂為Phellodendron chinense及其變種,大致不差。

《本草圖經》依然強調「以蜀中者為佳」,蘇頌云:「木髙數丈,葉類茱萸及椿楸葉,經冬不凋,皮外白里深黃色。」《證類》所繪「商州黃檗」應是Phellodendron chinense,(圖1)至於另一幅黃檗,葉近簇生而并刻意突出其刺,似不宜訂為黃皮樹。

此後《品彙精要》《本草蒙筌》《本草綱目》《野菜博錄》《植物名實圖考》等書中檗木,或黃檗,或省寫為黃柏,幾乎都是Phellodendron chinense一類。

至於Phellodendron amurense主要分佈于關外,成為藥用正品恐與清代滿人入主中原有關,據《盛京通志》卷10載乾隆皇帝盛京賦有句云:「爛紅杏與緋桃,紛白梀與黃櫱」,這大約是關黃柏的最早文獻出處。

【道地沿革】

《本草經》《別錄》檗木「生漢中山谷及永昌」,陶弘景則云:「今出邵陵者,輕薄色深為勝,出東山者,厚而色淺。」當時尚不以川產為最優。

唐代黃柏的產地主要在川陝之間,《元和郡縣志》卷25興州順政縣武興山「多漆及黃檗」,《新唐書﹒地理志》金州漢陰郡土貢黃檗,其地皆在今陝西漢中、漢陰縣一帶,五代《蜀本草》則明確說「以蜀中者為佳」,自此以後,歷代本草方志多以川產黃柏為最優,文獻甚多,不繁引錄。《增訂偽藥條辯》提到川黃柏、關黃柏的優劣:「四川順慶府南充縣出者為川黃柏,色老黃,內外皮黃黑,塊片小者,可作染料用。湖南及關東出者,為關柏,塊片甚大而薄,色淡黃者次。」

【其它相關項目】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