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藥名澤瀉
科屬澤瀉科
【品種來源】

本品為澤瀉科多年生沼澤植物澤瀉 (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 的塊莖。主產於福建、 四川、江西等地。冬季莖葉開始枯萎時採挖,洗淨,用微火烘乾,撞去鬚根及粗皮,以水潤透切片,曬乾。麩炒或鹽水炒用。本品又名建澤瀉。

【性味歸經】

甘、淡,寒。歸腎、膀胱經。

【功效】

利水滲濕,泄熱。

【主治】

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泄瀉,淋濁帶下及痰飲等。本品淡滲,其利水作用較茯苓強,且性寒能泄腎與膀胱之熱,下焦濕熱者尤為適宜。常與豬苓茯苓薏苡仁等藥同用。若水濕痰飲所致的眩暈,可與白朮配伍,如澤瀉湯

【文獻別錄】

  1. 《日華子本草》:「主頭旋,耳虛鳴。」
  2. 《本草蒙筌》:「澤瀉多服,雖則目昏,暴服亦能明目,其義何也?益瀉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腎氣虛,故目昏。二者不可不知。」
  3. 《本草綱目》:「滲濕熱,行痰飲,止嘔吐,瀉痢,疝痛,腳氣。」「仲景地黃丸,用茯苓、澤瀉者,乃取其瀉膀胱之邪氣,非引接也。」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現代藥理】

澤瀉主要含三萜類化合物、揮發油、生物鹼、天門冬素樹脂等。有顯著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尿素與氯化物的排泄,對腎炎患者利尿作用更為明顯。有降壓、降血糖作用,還有抗脂肪肝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

【其它相關項目】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