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藥名陽起石
科屬礦物類
類別補陽
【品種來源】

為硅酸鹽類礦物陽起石或陽起石石棉的礦石。採得後,去淨泥土、雜石。主產於湖北、河南等地。

在四川、湖北、山東、河南以及北京等部分地區,尚有用陰起石作陽起石者。

【性狀】

為長條形或扁長條形,大小不一。全體乳白色、青白色至青灰色,或形成青白色與青灰色相間的縱花紋,有時帶黃棕色,具光澤。體重而質地鬆軟,易剝離,斷面呈纖維狀,易縱向裂開,捻碎後呈絲狀,其絲棉軟而光滑。富彈性,粘在皮膚上則發癢,且不易去掉。氣味均無。以針束狀、灰白色有光澤、易捻碎者為佳。置火焰中燒之變紅色而不熔,離火後,燒過的部分略變黃,吹管灼燒時難熔,不導熱。不溶于酸。

  1. 陽起石單斜晶系:晶體呈長柱狀、針狀、毛髮狀。但通常成細放射狀、棒狀或纖維狀的集合體。顏色由帶淺綠色的灰色到暗綠色。具玻璃光澤。透明至不透明。單向完全解理。斷口呈多片狀。硬度5.5~6,比重3.1~3.3,性脆。常見於各種變質岩中。
  2. 陽起石石棉:為纖維狀的陽起石,其特點是具有極好的平行纖維狀構造,纖維長短不一。白色、淺綠色及淺棕色。絹絲光澤。具有伸縮性和韌性、耐火性和抗酸性。

【性味歸經】

鹹,溫。

  1. 《本經》:味鹹,微溫。
  2. 《藥性論》:味甘,平。
  3. 《醫林纂要》:鹹辛,溫。
入腎經。
  1. 《綱目》:右腎命門氣分。
  2. 《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腎經。

【功效】

溫補命門。

【主治】

治下焦虛寒,腰膝冷痺,男子陽痿,女子宮冷,癥瘕崩漏。

  1. 《本經》:主崩中漏下,破子臟中血,癥瘕結氣,寒熱腹痛,陰痿不起,補不足。
  2. 《別錄》:療男子莖頭寒,陰下濕癢,去臭汗,消水腫。
  3. 《藥性論》:補腎氣精乏,腰疼膝冷,濕痺,能暖女子子宮久冷,冷癥寒瘕,止月水不定。
  4. 《日華子本草》:治帶下,溫疫,冷氣,補五勞七傷。
  5. 王好古:補命門不足。
  6. 《醫學入門》:能助人陽氣,主男子下虛陽衰乏。
  7. 《綱目》:散諸熱腫。
  8. 《玉楸藥解》:治寒疝。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1~1.5錢。

【注意禁忌】

陰虛火旺者忌服。

  1. 《本草經集注》:桑螵蛸為之使。惡澤瀉、箘桂、雷丸、蛇蛻皮。畏菟絲。
  2. 《藥性論》:惡石葵。忌羊血。
  3. 《本草經疏》:陰虛火旺者忌之。陽萎屬於失志,以致火氣閉密不得發越而然,及崩中帶下由於火盛而非虛寒者,并不得服。
  4. 《本草匯言》:營虛血熱者不宜服。

【炮製儲藏】

入藥煅紅研細用。

陽起石:洗淨,砸碎。

煅陽起石:取潔淨的陽起石塊,置坩堝內,在無煙的爐火中煅紅透,倒入黃酒內淬,取出,晾乾,碾細。(每陽起石100斤,用黃酒20斤)

  1. 《日華子本草》;陽起石合藥時燒後水煅用,凝白者為上。
  2. 《綱目》:凡用陽起石,火中煅赤,酒淬七次,研細水飛過,日乾。亦有用燒酒浸過,同樟腦入罐升煉取粉用者。

【選方】

  1. 治元氣虛寒,精滑不禁,大府溏泄,手足厥冷:陽起石(煅,研令極細)、鐘乳粉各等分。共為細末,酒煮附子末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送下,(《濟生方》白丸)
  2. 治陰痿、陰汗:陽起石(煅,為末),每服二錢,鹽酒下。(《普濟方》)
  3. 治衝任不交;虛寒之極,崩中不止,變生他證:陽起石(火煅紅,別研,令極細)二兩,鹿茸(去毛,醋炙)一兩。上為細末,醋煎艾汁,打糯米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空心米飲下。(《濟生方》陽起石丸)
  4. 治丹毒:陽起石(燒,研末),新水調塗腫處。(《儒門事親》陽起石散)

【其它相關項目】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