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内科症状 » 全身症状 » 善忧思
hearing
bubble_chart 内容

【概念】

善忧思,是指未遇忧愁之事,而经常反复思虑绵绵,忧郁不解,闷闷不乐的症状而言。

【常见证候】

  1. 心脾气结善忧思:情怀不舒,终日思虑,胃脘胀闷,不欲饮食,夜难入寐,苔白质暗,脉弦。
  2. 肺气不足善忧思:胸闷气短,精神不振,忧虑寡言,舌淡苔薄,脉弱。
【鉴别分析】
  1. 心脾气结善忧思:多由于过度的劳心或精神剌激,心怀不舒,或疑难欲解,终日思虑,致气滞不畅。《灵枢.本神》篇:"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素问.痹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普济方》认为"多思气结"。其临床辨证要点是:善忧思兼见气机不利之胸脘满闷,脾失健运之不欲饮食,甚则无饥饿感以及因过度思虑而失眠等。《杂病源流犀烛》:"思者,脾与心病…或有劳心思虑,损伤精神,致头眩目昏,心虚气短,惊悸烦热者,有思虑伤心,致心神不足,而不能寐者,…有因思劳伤心脾,致健忘失事,言语颠倒如痴者…"。治宜补益心脾,方选归脾汤加郁金、香附等。
  2. 肺气不足善忧思:多因素体虚弱,生化不足或悲伤过度,悲则气消,致肺气不足,肺主气,若肺气不足,宣肃无能,气机每易郁滞。其临床辨证要点为:忧思欲悲,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脉弱舌淡,或咳声低微等,治宜补益肺气,方选补肺汤加白术、陈皮等。
善忧思在临床上以精神因素致病居多,辨证论治固然重要,但还必须配合精神安慰疗法。

【文献别录】

  1. 《丹溪心法》:"有思虑便动,属虚"。
  2. 《杂病源流犀烛》:"内经曰:肺在志为忧,又曰忧则气沉。灵枢曰,愁忧不解则伤意,意为脾神也。又曰,忧则隔塞否闭,气脉断绝,而上下不通也。"

上一节 善怒
神昏 下一节

English version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