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畫面未更新,請點我
醫
砭
沈
藥
子
home
醫 砭
資料庫
電子書
search
門診地點
預約掛號
異動
公告
關於
聯絡我們
language
繁體
简体
bug_report
color_lens
隨機
有機白
深邃黑
大地黃
森林綠
東方紅
format_size
適中
小
最小
大
最大
menu
search
book_2
中醫症狀鑒別診斷學
目錄
注音
搜尋
書介
arrow_drop_down
內科症狀
»
頭項症狀
»
口鹹
hearing
bubble_chart
內容
【概念】
口鹹是指口中自覺有鹹味,有時或伴有鹹味痰涎排出。
【常見證候】
腎陰虛口鹹:口鹹,或吐少量鹹涎,伴咽乾口燥,頭昏耳鳴,腰膝痠軟,五心煩熱,夜寐不安,舌紅苔薄,脈沉細而數,尺脈無力。
腎陽虛口鹹:口鹹,全身倦怠,氣短乏力,畏寒肢冷、腰腳痿軟無力、夜間尿頻,舌淡胖有齒痕,脈沉細無力。
【鑒別分析】
腎陰虛口鹹與腎陽虛口鹹:五臟各主五味,鹹為腎之味,口鹹多為腎液上乘所致。二證均屬腎虛,一為陰虛,一為陽虛。病因多為勞傷於腎,或年高體衰,或久病及腎,導致下元虛衰,真陰真陽受損而成。但腎陰虛者,多因虛火上炎,煎灼腎液之故;腎陽虛者,乃因陽虛不攝,腎液上泛而致。二者同為腎虛,故皆有腰痠腿軟無力,或頭昏頭暈等精氣不足之症。但腎陰虛者,兼見陰虛火旺之耳鳴口乾,五心煩熱,舌質偏紅,脈象細數等症;腎陽虛者,則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夜尿頻數,舌質淡胖,脈象沉細等症。腎陰虛者治宜滋陰降火,壯水之主,用
大補陰丸
,或
知柏地黃丸
等;腎陽虛衰者,則當溫補腎陽,可用
腎氣丸
合五味子加減。
【文獻別錄】
《血證論.口舌》:"口鹹是脾濕,潤下作鹹,脾不化水,故鹹也。
二陳湯
加旋覆花、藿香、白芍、檀香、吳茱萸治之。胃苓湯亦治之,或六味地黃湯加旋覆花、牛膝、白茅根、從腎中化水,納之下行,以隔治之。"
上一節
口甜
口酸
下一節
English version
expand_less
cookie
本網站採用cookies技術提供優質、安全的瀏覽服務,關閉cookies可能導致無法正常瀏覽。您若繼續瀏覽本站,即表示您同意本站採用cookies技術,並且完全接受本站的
服務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