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外科症狀 » 皮膚白斑
hearing
bubble_chart 內容

【概念】

皮膚白斑,亦作"白癍"。指皮膚出現點、片狀白色改變的症狀而言。

本症《諸病源候論》中稱"白駁"、"白癜";《聖濟總錄》稱"駮白"(即駁白)、"斑白"、"斑駁";後世稱"花斑"、"紫白癜"等。

"女陰白斑"屬婦科雜病另立專條。

【常見證候】

  1. 氣血失和白斑:皮膚突發圓形白斑,逐漸擴展,邊緣膚色加深,中心或可有褐色斑點,日晒後灼熱發紅,斑內毛髮可以變白,好發於面、頸、臍周、前陰等,進展緩慢,或伴有情志抑鬱,或煩躁易怒,失眠多夢,脇肋脹瞞,女子月事不調等症。脈弦微澀,舌質或有瘀斑,舌苔薄白。
  2. 暑濕鬱膚白斑:多在夏令,發於頸、腋、胸、背、四肢伸側。呈白色或灰白色斑點或斑片,近圓形,西瓜子大小,表面微亮、微有癢感,搔抓後可有細屑如糠,舌脈多如常人。
  3. 蟲積白斑:多見於兒童面部。初起大小不等,呈圓形或橢圓形,白色或灰白色,邊緣不明顯,表面略乾燥,有少量灰白色的細糠樣鱗屑,時有輕度搔癢。常伴有面色萎黃,形體消瘦,臍腹疼痛,大便不調,舌苔花剝,脈象細滑等症。
【鑒別分析】
  1. 氣血失和白斑:凡七情內傷,均可使氣機失調,或復感風邪,搏於肌膚,使氣血凝滯,毛竅閉塞發為本症。其辨證要點為:皮膚突然出現白斑,逐漸擴大,大小不等,顏色乳白,中心可有點狀膚色加深。邊緣不整,但境界清晰,白斑周圍膚色往往深於正常皮膚,表面無鱗屑,輕者可用祛風和血法,方選白癜風丸;或用調和氣血法,方選消遙散;若舌有瘀斑,脈微澀者,治宜活血化瘀法,方選通竅活血湯
  2. 暑濕鬱膚白斑:夏月暑氣當令,濕熱交蒸侵襲肌腠鬱而不泄,發為白斑。其辨證要點為:白斑近圓形,呈西瓜子大小,表面有細糠樣白屑。多發於頸、腋、胸、背、四肢伸側,表面微亮。可用清暑祛濕法,外塗汗斑擦劑。
  3. 蟲積白斑:飲食不潔,則蟲積內生,氣血暗耗,不能上榮於面,肌膚失於濡養,故面色萎黃而起白斑。辨證要點為:多發於少年兒童,白斑好發於面部,白色或灰白色,塊界不鮮明,大小如錢幣,圓形或橢圓,上覆細薄糠狀乾燥鱗屑。治宜驅蟲理脾法,方選肥兒丸,外搽苦參酒。
【文獻別錄】
  1. 《聖濟總錄.卷十八》:"論曰白癜風之狀,皮膚皴起,生白斑點是也。由肺熱壅熱,風邪乘之,風熱相并,傳流榮衛,壅..."

上一節 皮膚紫斑
皮膚褐斑 下一節

English version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