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篇 » 太陽上20/宋本太陽上020
hearing
bubble_chart 內容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註】

  • 太陽中風,本當解肌,若大發其汗,如水流漓,因而遂漏不止,其人必腠理大開,表陽不固,故惡風也。
  • 液傷於內,膀胱津少,故小便難也。
  • 液傷於外,復加風襲,故四肢微急,難以屈伸也。
  • 宜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 服依桂枝湯法者,是於固陽斂液中,和營衛解風邪也。

【集註】

  • 方有執曰:「此太陽中風誤汗之變證。小便難者,以汗漏不止,必亡陽、亡津液。亡陽則氣不足,亡津液則水道枯竭。且小便者,膀胱所司也。膀胱本太陽經,而為諸陽主氣,氣不足則化不行矣。」
  • 程知曰:「此陽氣與陰液兩亡,復加外風襲入,與真武證微細有別,真武湯是救裡寒亡陽之失,急於回陽者;桂枝加附子湯是救表寒漏風之失,急於溫經者。」

【方劑】

桂枝加附子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加附子一枚,餘依桂枝湯法。

【集解】

  • 柯琴曰:「是方以附子加入桂枝湯中,大補表陽也。表陽密,則漏汗自止,惡風自罷矣。汗止津回,則小便自利,四肢自柔矣。汗漏不止與大汗出同,而從化變病則異。服桂枝麻黃湯,大汗出後,而大煩渴,是陽陷於裡,急當救陰,故用白虎加人參湯。服桂枝麻黃湯發汗,遂漏不止,而不煩渴,是亡陽於外,急當救陽,故用桂枝加附子湯。要之發汗之劑,用桂枝不當,則陽陷於裡者多,用麻黃不當,則陽亡於外者多。因桂枝湯有芍藥而無麻黃,故雖汗大出而元府尚能自閉,多不致亡陽於外耳。」

English version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