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内容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注】
- 脉浮而芤,浮为阳盛,芤为阴虚。
- 阳盛则发热,阴虚则汗出,二者相搏,则胃气生热愈盛,胃中津液立亡。
- 其阳则绝者,言阳亡津液绝也。
【集注】
- 方有执曰:“浮为气上行,故曰阳;芤为血内损,故曰阴。胃中生热者,阴不足以和阳,津液干而成枯燥也。”
- 张璐曰:“此言脾约当下不下,则浮濇转为浮芤,津液竭而难下矣。其阳则绝,即阳绝于里,亡津液之互辞也。”
- 赵良曰:“胃中阳热亢甚,脾无阴气以和之,孤阳无偶,不至燔灼竭绝不止耳。”
- 沈明宗曰:“此辨阳明津竭之脉也。浮为邪气强,芤为阴血虚,阳邪盛而阴血虚,为浮芤相搏,胃气生热,故曰:其阳则绝。即亡津液之互词也。若见此脉,当养津液,不可便攻也。”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