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全篇 » 少陽15/宋本太陽下148
hearing
bubble_chart 內容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裡也。脈沉亦在裡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裡,此為半在裡半在外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按:脈細,當是「脈沉細」,觀本條下文,脈沉亦在裡也之「亦」字,自知。脈雖沉緊之「緊」字,當是「細」字。本條上文並無「緊」字,如何說脈雖沉緊,「雖」字何所謂耶?必是傳寫之誤。

【註】

  • 傷寒五、六日,雖表有頭汗出,微惡寒之陽邪未罷,裡有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之陽結已形,但手足冷脈沉細,則陽邪所結殊微也,故曰: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裡也。
  • 然脈沉細,似乎裡陰盛,而頭汗出,則為表陽鬱也。
  • 假令純陰結,則不得復有頭汗出之外證,始合悉入在裡之純陰結矣。夫既非悉入在裡之純陰結,此必為半在裡、半在表之陽微結也,故脈雖沉細,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三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
  • 可與小柴胡湯者,和其不通身汗出微惡寒也。
  • 設不了了者,必大便之硬未除,自宜利其大便使得屎而解也。

【集註】

  • 喻昌曰:「陽微結者,陽邪微結未盡散也。舊注作陽氣衰微,故邪氣結聚大差。果爾,則頭汗出為亡陽之證,非半表半裡之證矣;果爾,則陰結又是陰氣衰微矣。玩本文假今純陰結,及陽邪若不微結,是純陰邪內結,則不得復有外證等語,其義甚明。」
  • 程知曰:「此言少陽病有似少陰者,當細辨其脈證也。」
  • 程應旄曰:「凡脈細、脈沉,皆陰脈也。今與陽證同見,則為陽熱鬱結之診,無關少陰也。可見陽氣一經鬱結,不但陽證似陰,並陽脈亦似陰矣。」
  • 沈明宗曰:「得屎而解,當用大柴胡之法也。」
  • 吳人駒曰:「此證嘗見有誤作陰寒而施溫熱以致大逆者,蓋因其惡寒,手足冷,脈細而沉,不究其證之始末由來也。」
  • 周揚俊曰:「此條惡寒肢冷不欲食,脈細或沉,有似乎陰,最難辨晰,仲景特出陽微結三字,昭示千古。以頭汗出為陽,陰不得有汗也。至五、六日頭痛發熱,證原屬陽也,故縱見少陰之脈,不得為少陰之病。然獨未見少陽一證,何遽得為少陽病耶?此仲景所以又明言半在表半在裡也。爾時裡證既多,不得純以表藥汗之;外證似陰,不得復以裡藥溫之,故取小柴胡提出其邪於表裡之半,而大便硬不了了者,則當下之得屎無疑也。仲景恐人未明,自為詳辨,然後知手足冷微惡寒者,正因陽邪鬱結,不外通於肢體,故獨頭汗出也。」

English version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