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hearing
bubble_chart 内容

箕门 SP11

﹝释名﹞

箕,簸箕;门,门户。两腿张开,席地而坐,形似簸箕,开张如门,穴在其上,故名。

﹝出处﹞

针灸甲乙经。

﹝位置﹞

大腿内侧,血海上6寸,血海与冲门的连线上,当髌底内侧端上8寸凹陷处。
  • 针灸甲乙经:“在鱼腹上,越(起)两筋间,动脉应手”;
  • 千金翼方:“在阴股内起脉间”;
  • 医学入门:“血海上六寸”;
  • 针方六集:“下气冲五寸。”

﹝局部解剖﹞

  • 肌肉: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内收大肌。
  • 神经: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
  • 血管:大隐静脉,深层外方有股动、静脉。

﹝刺灸法﹞

直刺0.5~1.5寸。禁直接灸,艾条灸5~10分钟。

﹝功效﹞

调下焦,利水。

﹝主治﹞

  • 古典:癃闭,小便难而白,淋,遗溺,鼠鼷痛。
  • 现代:下肢瘫痪(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前列腺炎。

﹝方例﹞

  • 遗溺:箕门、通里、大敦、膀胱俞、太冲、委中、神门。

上一节 血海
冲门 下一节

English version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