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溫裡去寒 » 肉桂 (《名醫別錄》)
【內容】

肉桂為樟科植物肉桂和大葉清化桂的乾燥樹皮。野生或栽培。主產於廣西、廣東、雲南等地。原植物肉桂生於熱帶與亞熱帶高溫、無霜雪、多霧潮濕氣候,抗寒性弱,以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最宜生長;大葉清化桂喜溫暖濕潤氣候,對溫度適應性強,以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酸性紅、黃土壤最宜生長。味辛、甘,性大熱。歸腎、脾、心、肝經。功效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通經、活血止痛。臨床用名肉桂。

【本草匯言】

《藥性論》:君,味甘,辛。能去冷風疼痛。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氣,補五勞七傷,通九竅,利關節,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症瘕,消瘀血,治風痺,關節攣縮,續筋骨,生肌肉。

《開寶本草》:味甘、辛,大熱,有毒。主溫中,利肝肺氣,心腹寒熱,冷疾,霍亂,轉筋,頭痛、腰痛,出汗,止煩,止唾、咳嗽、鼻齆,能墮胎,堅骨節,通血脈,理疏不足,宣導百藥,無所畏。

《藥類法象》:補下焦相火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及治表虛自汗。春夏二時為禁藥也。

《藥性賦》:味辛,熱,有毒。浮也,陽中之陽也。氣之薄者,桂枝也;氣之厚者,肉桂也。氣薄則發泄,桂枝上行而發表;氣厚則發熱,肉桂下行而補腎──此天地親上、親下之道也。

《湯液本草》:氣溫,味甘、辛,有小毒。

入手少陰經。桂枝入足太陽經。

《本草》云:主溫中,利肝肺氣,心腹寒熱冷疾,霍亂轉筋,頭痛腰痛,出汗,止煩止唾,咳嗽鼻齆。能墮胎,堅骨節,通血脈,理疏不足。宜導百藥,無所畏。《衍義》謂桂大熱。《素問》謂辛甘發散為陽,故張仲景桂枝湯治傷寒表虛,皆須此藥,是專用辛甘之意也。又云:療寒以熱。故知三種之桂,不取箘桂、牡桂者,蓋此二種性只溫而己,不可以治風寒之病。獨有一字桂,《本經》謂甘辛大熱,正合《素問》辛甘發散為陽之說,尤知箘桂、牡桂不及也。然《本經》只言桂,而仲景又言桂枝者,蓋亦取其枝上皮也。其本身粗厚處亦不中用。諸家之說,但各執一已見,終無證據。今又謂之官桂,不知何緣而立名,慮後世以為別物,故於此書之。又有桂心,此則諸桂之心,不若一字桂也。《別說》交廣商人所販者,及醫家見用,惟陳藏器之說最是。然箘桂厚實,氣味厚重者,宜入治臟及下焦藥。輕薄者,宜入治眼目發散藥。《本經》以箘桂養精神,以牡桂利關節。仲景傷寒發汗用桂枝。桂枝者桂條也,非身幹也,取其輕薄而能發散。一種柳桂乃小嫩枝條也,尤宜入上焦藥。仲景湯液用桂枝發表,用肉桂補腎。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理之自然,性分之所不可移也。一有差易,為效彌遠。風月既久,習以成弊,宜後世之不及古也。桂心通神,不可言之,至於諸桂數等,皆大小老壯之不同。觀,作官也。《本草》所言有小毒,雖云小毒,亦從類化。與黃芩、黃連為使,小毒何施?與烏、附為使,只是全得熱性;若與有毒者同用,則小毒既去,大毒轉甚;與人參、麥門冬、甘草同用,能調中益氣,則可久服。可知此藥能護榮氣而實衛氣,則在足太陽經也。桂心入心,則在手少陰也。若指榮字立說,止是血藥,故《經》言通血脈也。若與巴豆、硇砂、乾漆、穿山甲、水蛭、虻蟲如此有毒之類同用,則小毒化為大毒,其類化可知矣。湯液發汗用桂枝,補腎用肉桂,小柴胡只云加桂何也?《藥象》謂肉桂大辛,補下焦熱火不足,治沉寒痼冷,及治表虛自汗。春、夏二時為禁藥。

《珍》云:秋冬治下部腹痛,非桂不能止也。

《心》云:桂枝氣味俱輕,故能上行發散於表。內寒則肉桂,補陽則柳桂。桂,辛熱散經寒,引導陽氣。若正氣虛者,以辛潤之。散寒邪,治奔豚。

《本草衍義補遺》:虛能補,此大法也。仲景救表用桂枝,非表有虛以桂補之。衛有風寒故病自汗,以桂枝發其邪,衛和則表密,汗自止,非桂枝能收汗而治之。今《衍義》乃謂仲景治表虛,誤矣!《本草》止言出汗,正《內經》辛甘發散之義。後人用桂止汗失經旨矣。曰官桂者,桂多品,取其品之高者,可以充用而名之貴之之辭也。曰桂心者,皮之肉厚,去其粗厚而無味者,止留近其木一層而味辛甘者,故名之曰心,美之之辭也,何必置疑著此。桂固知三種之桂,不取菌桂、牡桂者,蓋此二種性止溫而已,不可以治風寒之病。獨有一字桂,《經》言辛甘大熱,正合《素問》辛甘發散為陽之說。又,別說云:以菌桂養精神,以牡桂利關節。又有一種柳桂,乃桂小嫩小枝條也,尤宜入治上焦藥用也。

《本草綱目》:寒痺風喑,陰盛失血,瀉痢驚癇。

《本草乘雅》:牡色紫赤,有花無子,得陽之始;菌色青黃,有花有子,得陰之始。牡為牡,菌為牝也。蓋圭之妙用,宣揚宣報,靡不合和。牡主氣結喉痺,神明不通,關節不利,此病之欲宣揚者也。牡則先宣攝中氣,而後為宣揚者也。亦主上氣咳逆,不能吸入,反吐其吸,此病之欲宣攝者也。牡則先宣先聘通使,此藏陰之氣欲宣揚者也。菌則先宣攝精神,而後為宣揚者也。設宣揚而不先宣攝,宣攝而不先宣揚,斯不和,斯不合矣。菌則宣揚宣攝藏陰神藏之五;牡則宣揚宣攝中氣關節竅脈形藏之四。功力之有異同者,牝牡有別故也。不唯有別,且各分身以為族類,故各從其類以為上下內外,輕重厚薄之殊。氣味辛溫,功齊火大,對治以寒為本,以陰為標,以寒水為化;或本之本氣似隱,而標之寒化反顯;或陰氣承陽,而血妄行;或水寒亢害,而厥逆洞注;或火不歸源而外焰內寒;或火失杪而盲聾喑啞;或真火息而邪火熾;或壯火盛而少火滅,外顯寒酸,更當餌服。乃若驅風,捷如影響,以剎帝利種。

《藥性解》:桂,味辛甘,性大熱,有毒。其在下最厚者,曰肉桂,去其粗皮為桂心,入心、脾、肺、腎四經,主九種心疼,補勞傷,通九竅,暖水臟,續筋骨,殺三蟲,散結氣,破瘀血,下胎衣,除咳逆,療腹痛,止瀉痢,善發汗。其在中次厚者,曰官桂,入肝、脾二經,主中焦虛寒,結聚作痛。其在上薄者,曰薄桂,入肺、胃二經,主上焦有寒,走肩臂而行肢節。其在嫩枝四發者,曰桂枝,專入肺經,主解肌發表,理有汗之傷寒。四者皆殺草木毒,百藥無畏。性忌性蔥。

按:肉桂在下,有入腎之理;屬火,有入心之火;而辛散之性,與肺部相投;甘溫之性,與脾家相悅,故均入焉。官桂在中,而肝脾皆在中之臟也,且經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補之;又曰:脾欲緩,急食甘以復之,以甘補之。桂味辛甘,二經之所由入也。薄桂在上,而肺胃亦居上,故宜入之。桂枝四發,有發散之義,且氣、味俱輕,宜入太陰而主表。丹溪曰:仲景救表用桂枝,非表有虛而用以補也。衛有風寒,故病自汗,以此發其邪,則衛和而表密,汗自止耳。《衍義》乃謂仲景治表虛,誤也。《本草》言桂發汗,正合《素問》辛甘發散之義,後人用桂止汗,失《經》旨矣。大抵桂為陽中之陽,壯年火旺者忌服,惟命門火衰不能生土,完穀不化及產後虛弱者宜之。

《藥鑒》:味辛性熱,有毒,氣味俱薄,浮也,陰中之陽也。大都有四等,其在下最厚者曰肉桂,去其粗皮而留其近木之味厚而最精者去桂心,入二三分於補陰藥中,則能行地黃之滯而補腎,由其味辛屬肺,而能生腎水,性溫行血,而能通凝榜,能通血脈凝滯,其能補腎必矣。在中次厚者曰官桂,主治中焦有寒,在上薄者,走肩臂而行肢節之凝滯,肩臂引經多用之。其在嫩枝最薄者曰桂枝,傷寒傷風之有汗者宜用之,以解微表也,非固表也。惟有汗者,表虛邪微,故用此氣薄辛甘之劑,以輕散之,則汗自止,豈有辛甘之劑能固表哉?痘家於活血藥中,少佐薄桂一二分,則血行而痘自通暢矣。又能治冷氣肚疼。若體熱血妄行者,切宜禁忌。胃石脂,妊婦戒用。

《景岳全書》:味辛甘,氣大熱,陽中之陽也。有小毒,必取其味甘者乃可用。桂性熱,善於助陽,而尤入血分,四肢有寒疾者,非此不能達。桂枝氣輕,故能走表,以其善調營衛,故能治傷寒,發邪汗,療傷風,止陰汗。肉桂味重,故能溫補命門,堅筋骨,通血脈,治心腹寒氣,頭疼咳嗽鼻臘,霍亂轉筋,腰足臍腹疼痛,一切沉寒痼冷之病。且桂為木中之王,故善平肝木之陰邪,而不知善助肝膽之陽氣。惟其味甘,故最補脾土,凡肝邪克土而無火者,用此極妙。與參、附、地黃同用,最降虛火,及治下元陽虧乏。與當歸、川芎同用,最治婦人產後血瘀,兒枕腹痛,及小兒痘疹虛寒,作癢不起。雖善墮胎動血,用須防此二證。若下焦虛寒,法當引火歸元者,則此為要藥,不可誤執。

《本草備要》:大燥,補腎命火。

辛甘大熱,氣厚純陽。入肝腎血分,平肝補腎。補命門相火之不足。兩腎中間,先天祖氣,乃真火也。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無真陽之火,則無以蒸糟粕而化精微,脾胃衰敗,氣盡而亡矣。益陽消陰,治痼冷沉寒。能發汗疏通血脈,宣導百藥。辛則善散,熱則通行。去營衛風寒,表虛自汗,陽虛。腹中冷痛,咳逆結氣。咳逆亦由氣不歸元,桂能引火歸宿丹田。木得桂而枯,削桂釘木根,其木即死。又能抑肝風而扶脾土。肝木盛則克土,辛散肝風,甘益脾土。從治目赤腫痛,以熱攻熱,名曰從治。及脾虛惡食,命火不足。濕盛泄瀉,土為木克,不能防水。古行水方中,亦多用桂,如五苓散、滋腎丸之類。補勞明目,通經墮胎。辛熱能動血故也。得人參、甘草、麥冬良。忌生蔥、石脂。

《本經逢原》:肉桂辛熱下行,入足太陰、少陰,通陰蹺、督脈,氣味俱厚,益火消陰,大補陽氣,下焦火不足者宜之。其性下行,導火之源。所謂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利肝腎,止腰腹寒痛,冷痰霍亂轉筋,堅筋骨,通血脈。元素言補下焦不足,沉寒痼冷之病,下部腹痛,非此不能止。時珍治寒痺風濕,陰盛失血,瀉痢驚癇,皆取辛溫散結之力也。古方治小兒驚癇,及泄瀉病,宜五苓散以瀉丙火,滲土濕。內有桂,抑肝風而扶脾土,引利水藥入膀胱也。赤眼腫痛,脾虛不能飲食,肝脈盛,脾脈弱,用涼藥治肝,則脾愈虛;用暖藥助脾,則肝愈盛。但於溫脾藥中,倍加肉桂,殺肝益脾,一治而兩得之。同丁香治痘瘡灰塌,以其能溫托化膿也。又桂辛散,能通子宮,而破血調經,消癥瘕,破瘀墮胎,內托陰疽潰癰久不斂,及虛陽上乘,面赤戴陽,吐血衄血,而脈瞥瞥虛大無力者,皆不可缺。有胎息虛寒下墜,服黃芩、白朮輩安之不應,小腹愈痛愈墜,脈來弦細或浮革者,非參芪桂附、十全大補溫之不效。昔人又以亡血虛家,不可用桂。時珍以之治陰盛失血,非妙達陰陽之理,不能知此。惟陰虛失血,而脈弦細數者切忌。今人以之同石灰等分為末,摻黑膏上,貼癖塊效,亦取辛溫散結之力。然惟藜藿之人,皮膚粗厚者宜之。

《本草崇原》:桂木凌冬不凋,氣味辛溫,其色紫赤,水中所生之木火也。上氣咳逆者,肺腎不交,則上氣而為咳逆之證矣。桂啟水中之生陽,上交於肺,則上氣平而咳逆除矣。結氣喉痺者,三焦之氣,不行於肌腠,則結氣而為喉痺之證。桂秉少陽之木氣,通利三焦,則結氣通而喉痺可治矣。吐吸者,呼不歸根即吐出也。桂能引下氣與上氣相接,則吸入之氣,直至丹田而後出,故治吐吸也。關節者,兩肘兩腋、兩髀兩腘,皆機關之室。週身三百六十五節,皆神氣之所遊行。桂助君火之氣,使心主之神,而出入於機關,遊行於骨節,故利關節也。補中益氣者,補中焦而益上下之氣也。

《本草求真》:﹝批﹞補命火,除血分寒滯。

肉桂專入命門、肝。氣味純陽,辛甘大熱,直透肝腎血分,大補命門相火,相火即兩腎中之真火,先天之祖氣也。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水穀入胃,全在此為蒸腐。益陽治陰。趙養葵云:益火之原,以消陰翳,八味地黃丸是也。凡沉寒痼冷,營衛風寒,陽虛自汗,腹中冷痛,咳逆結氣,脾虛惡食,溫盛泄瀉,時珍治寒痺風濕,陰盛失血,瀉痢驚癇,皆取辛溫散結之力也。古方治小兒驚癇,及泄痢病,宜五苓散以瀉丙火,滲土濕,內有桂,抑肝風而扶脾土,引利水藥入膀胱也。血脈不通,死胎不下,肉桂辛散,能通子宮而破血調經。目赤腫痛,因寒因滯而得者,用此治無不效。蓋因氣味甘辛,其色紫赤,有鼓舞血氣之能。性體純陽,有招導引誘之力。昔人云此體氣輕揚,既能峻補命門,復能竄上達表以通營衛。的解。非若附子氣味雖辛,復兼微苦,自上達下,止固真陽,而不兼入後天之用耳。故凡病患寒降,既宜溫中,及因氣血不和,欲其鼓舞,痘瘡不起必用。則不必用附子,惟以峻補血氣之內,加以肉桂,以為佐使,如十全大補、人參養營之類用此,即是此意。今人勿細體會,徒以附、桂均屬辛溫,任意妄投,不細明別,豈衛生救本辨藥者所應爾爾歟。但精虧血少,肝盛火起者,切忌。

《得配本草》:畏生蔥、石脂。

甘、辛,熱,有小毒。入足少陰經,兼入足厥陰經血分。補命門之相火。通上下之陰結。升陽氣以交中焦,開諸竅而出陰濁。從少陽納氣歸肝,平肝邪扶益脾土。一切虛寒致病,并宜治之。專溫營分之裡,與軀殼經絡之病無涉。

得人參、甘草、麥門冬、大黃、黃芩,調中益氣;得柴胡、紫石英、乾地黃,療吐逆。蘸雄雞肝,治遺尿。

入陽藥,即汗散;入血藥,即溫行;入泄藥,即滲利;入氣藥,即透表。

痰嗽咽痛,血虛內燥,孕婦,產後血熱,四者禁用。

附子救陰中之陽,肉桂救陽中之陽。以桂性輕揚,能橫行達表,走竄百脈也。

《本草新編》:肉桂,味辛、甘、香、辣,氣大熱,沉也,陽中之陰也,有小毒。肉桂數種,捲筒者第一,平坦者次之,俱可用也。入腎、脾、膀胱、心胞、肝經。養精神,和顏色,興陽耐老,堅骨節,通血脈,療下焦虛寒,治秋冬腹痛、泄瀉、奔豚,利水道,溫筋暖臟,破血通經,調中益氣,實衛護營,安吐逆疼痛。此肉桂之功用也,近人亦知用之,然而肉桂之妙,不止如斯。其妙全在引龍雷之火,下安腎臟。夫人身原有二火,一君火,一相火。君火者,心火也;相火者,腎火也。君火旺,則相火下安於腎;君火衰,而相火上居於心。欲居於心者,仍下安於腎,似乎宜補君火矣。然而君火之衰,非心之故,仍腎之故也。腎氣交於心,而君火旺;腎氣離於心,而君火衰,故欲補心火者,仍須補腎火也。夫腎中之火既旺,而後龍雷之火沸騰,不補水以制火,反補火以助火,無乃不可乎。不知腎水非相火不能生,而腎火非相火不能引。蓋實火可瀉,而虛火不可瀉也。故龍雷之火沸騰,舍肉桂,又何以引之於至陰之下乎。譬猶春夏之間,地下寒,而龍雷出於天;秋冬之間,地下熱,而龍雷藏於地,人身何獨不然。下焦熱,而上焦自寒;下焦寒,而上焦自熱,此必然之理也。我欲使上焦之熱,變為清涼,必當使下焦之寒,重為溫暖。用肉桂以大熱其命門,則腎內之陰寒自散,以火拈火,而龍雷收藏於頃刻,有不知其然而然之神。於是,心宮寧靜,火宅倏化為涼風之天矣。然而肉桂之妙,又不止如斯,其妙更在引龍雷之火,上交於心宮。夫心腎,兩不可離之物也,腎氣交於心則晝安,心氣交於腎則夜適。苟腎離於心,則曉欲善寢而甚難;心離於腎,則晚欲酣眠而不得。蓋心中有液,未嘗不欲交於腎,腎內有精,未嘗不欲交於心也,乃時欲交接,而終不能交接者,其故何也?一由於君火之上炎,一由於相火之下伏耳。試看盛夏之時,天不與地交,而天乃熱;隆冬之時,地不與天交,而天乃寒。人身何獨不然?君火熱而能寒,則心自濟於腎;相火寒而能熱,則腎自濟於心,亦必然之理也。我欲使心氣下交於腎,致夢魂之寧貼,必先使腎氣上交於心,致寤寐之恬愉。用肉桂於黃連之中,則炎者不炎,而伏者不伏,腎內之精自上通於心宮,心內之液自下通於腎臟,以火濟水,而龍雷交接於頃刻,亦有不知其然而然之神。於是,心君快樂,燥室忽化為華蛋之國矣。肉桂之妙如此,其他功用,亦可因斯一者而旁通之矣。

或問肉桂墮胎,有之乎?曰有。曰有則古人產前間用之,而胎不墮者,何也?曰:肉桂隨胎,乃單用之為君,而又佐之以墮胎行血之藥,所以墮胎甚速也。若以肉桂為佐使,入於補氣補血之中,何能墮胎乎?胎前忌用者,恐其助胎氣之熱,未免兒生之日,有火症之多,非因其墮胎而切忌之者也。

或問肉桂溫補命門,乃腎經之藥,而君子謂上通於心,得毋亦心經之藥乎?肉桂非心經之藥也。非心經,何以交接於心宮?不知心之表,膻中也,膻中乃心君之相臣,心乃君火,而膻中乃相火也。相火非君火不生。肉桂,補相火之藥。相代君以出治,內桂至膻中以益相火,而膻中即代肉桂以交接於心。此肉桂所以能通於心,而非肉桂之能至於心也。

或疑肉桂用之於六味湯中,名為七味湯,此後世減去附子而名之也,可為訓乎?曰:肉桂用之於六味湯中,暫用則可也,而久用則不可也。蓋肉桂溫命門之火,而又引龍雷之火而下伏也。暫用之以引雷火,則火下歸於腎臟。倘久用之丸中,則力微而不足以溫補命門之火,則火仍有奔騰之患。故必與附子同用於丸中,而日久吞嚥,則火生而水愈生,水生而火自安,而龍雷永藏,斷無一朝飛越之失者也。

或疑肉桂用之於六味丸,補火之不足,然則加麥冬、五味子於其中,以補肺氣,勢必至補水之有餘,似不可以為訓也。嗟乎!六味丸加此三味,則又甚神,名為九味地黃丸。唯六味地黃丸增肉桂、五味子,名為都氣丸。非仲景夫子之原方也。其去附子,而加北五味子,實有妙義,我今更暢發之。夫都氣丸之用肉桂、北五味子也,因五味之酸收,以佐肉桂之斂虛火也。肉桂在六味丸中,僅可以引火之歸元,而不能生火之益腎,得北五味子之助,則龍雷之火有所制伏,而不敢飛騰於霄漢,且五味子又自能益精,水足而無不足。肉桂既不必引火之歸元,又不致引火之升上,則肉桂入於腎中,欲不生火而不可得矣。此則都氣丸之所以神也。至丸味地黃丸,又因都氣丸而加者也,麥冬補肺金之氣,與五味子同用於七味地黃丸中,則五味子又可往來於肺、腎之中,既可以助麥冬而生水,又可以助肉桂而伏火,上下相資,彼此俱益。此又善用地黃丸,愈變而愈神者也。又未可疑非仲景夫子之原方,而輕議之也。

或疑肉桂何以必與附子同用於六味地黃丸中,易之以他藥如破故紙、沉香之類,何不可者?曰:肉桂可離附子以成功,而附子斷不能離肉桂以奏效。蓋附子之性走而不守,肉桂之性守而不走也。雖附子迅烈,入於群陰之內,柔緩亦足以濟剛,然而時時飛越,無同類之朋相親相愛,眷戀有情,未必不上騰於上焦矣。有肉桂之堅守於命門而不去,則附子亦安土重遷,不能飛越。此八味丸中仲景夫子用附子,而不得不用肉桂者,又有此妙義耳。至於破故、沉香之類,雖與附子同性,或慮過於沉淪,或少嫌於浮動,皆不如肉桂不沉不浮之妙也。

或疑肉桂用之於八味丸中,經先生之闡揚,真無微不悉矣。但肉桂之於金匱腎氣丸,尚未說破,豈即八味丸之義耶?夫八味丸用肉桂者,補火以健脾也;腎氣丸用肉桂者,補火以通膀胱也。雖腎氣丸用茯苓至六兩,未嘗不利水以通於膀胱,然而膀胱之氣,必得肉桂而易通,茯苓得肉桂而氣溫,而水化矣。雖丸中用附子,則腎火亦可通於膀胱,然而附子之性走而不守,無肉桂之引經,未必不遍走一身,而不能專入膀胱,以行其利水之功也。肉桂用於腎氣丸,其義又如此矣。

或疑肉桂於都氣丸中,未必非利小便,何以治水者不用都氣,而用腎氣丸乎?夫肉桂雖能入膀胱而利水,不能出膀胱而瀉水也。都氣丸中以熟地為君,而以茯苓為佐,是補多於利也;腎氣丸中以茯苓為君,而以熟地為佐使,是利多於補也。補多於利,則肉桂佐熟地而補水,補先於利,而利不見其損;利多於補,則肉桂佐茯苓而利水,利先於補,而利實見其益。故治水者,必用腎氣丸,而不用都氣丸也。

或問肉桂用之於黃柏、知母之中,東垣治膀胱不通者神效,則黃柏、知母前人用之矣,未可咎丹溪也。曰:膀胱熱結而小水不通,用黃柏、知母而加之肉桂者,此救一時之意也,用之正見東垣之妙。若毋論有熱、無熱,而概用知母、黃柏,減去肉桂,即膀胱之水且不能通,又何以補腎哉?夫人生於火而死於寒,命門無火,則膀胱水凍,而水不能化矣。若用黃柏、知母,更加寒涼,則膀胱之中愈添其冰堅之勢,欲其滴水之出而不可得,安得不腹痛而死哉。治法用肉桂五錢、茯苓一兩,乘熱飲之,下喉而腹痛除,少頃而便出。此其故何也?蓋膀胱寒極,得肉桂之熱,不啻如大寒之得陽和,溪澗溝渠無非和氣,而雪消冰泮矣。

或問肉桂性熱,守而不走,當火可引以歸於命門之中,但已歸之後,不識可長用之否?曰:肉桂性雖不走,補火則火之焰不升。然過於補火,則火過旺,未免有延燒之禍矣。大約火衰則益薪,而火盛宜抽薪也。又不可因肉桂之守而不走,但知補火,而不知損火也。

《本草分經》:辛、甘,純陽大熱,入肝腎血分。補命門相火之不足,能抑肝風而扶脾土,引無根之火降而歸元,治痼冷沉寒,疏通血脈,發汗去營衛風寒。

《醫學衷中參西錄》:味辛而甘,氣香而竄,性大熱純陽。為其為樹身近下之皮,故性能下達,暖丹田,壯元陽,補相火。其色紫赤,又善補助君火,溫通血脈,治週身血脈因寒而痺,故治關節腰肢疼痛及瘡家白疽。木得桂則枯,且又味辛屬金,故善平肝木,治肝氣橫恣多怒,若肝有熱者,可以龍膽草、芍藥諸藥佐之。《神農本草經》謂其為諸藥之先聘通使,蓋因其香竄之氣內而臟腑筋骨,外而經絡腠理,倏忽之間莫不周遍,故諸藥不通透達之處,有肉桂引之,則莫不透達也。

【現代藥理研究】

  1. 肉桂醛能增強離體心臟的收縮力,改善心肌供血,對心肌有保護作用。肉桂對冠脈和腦血管有短暫擴張作用。
  2. 肉桂可預防靜脈或動脈血栓的形成。
  3. 肉桂有鎮靜、抗驚厥、鎮痛、中樞解熱作用,能產生中樞源性的腦電圖激活作用。
  4. 肉桂對胃腸平滑肌的自主收縮有抑制作用,對消化系統,尤其對胃潰瘍有明顯療效。
  5. 肉桂對免疫系統有促進作用。
  6. 肉桂對腎上腺皮質功能有保護作用,對內分泌系統有一定的影響。
  7. 肉桂有抗應激、抗輻射作用。
  8. 肉桂有較廣泛的抗真菌、抗菌作用。
  9. 肉桂能對抗前列腺素的縮血管作用,改善子宮微循環功能。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