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安神類 » 遠志 (《本經》)
【內容】

遠志為遠志科植物遠志或卵葉遠志的乾燥根皮或根。野生或栽培,主產於山西、陝西、河南等地。原植物生於山坡向陽或路邊。喜冷涼氣候,忌高溫,耐乾旱,以向陽、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最宜生長。味辛、苦,性微溫。歸心、肺、腎經。功效寧心安神、祛痰開竅、解毒消腫。臨床用名有遠志、製遠志、蜜遠志、朱遠志。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味苦,溫。主治咳逆傷中,補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

《名醫別錄》:毒。主利丈夫,定心氣,止驚悸,益精,去心下膈氣,皮膚中熱、面目黃。久服好顏色。

《藥性論》:治心神健忘,安魂魄,令人不迷,堅壯陽道,主夢邪。

《日華子本草》:主膈氣驚魘,長肌肉,助筋骨,婦人血噤失音,小兒客忤,服無忌。

《開寶本草》:味苦,溫,無毒。利丈夫,定心氣,止驚悸,益精,去心下膈氣,皮膚中熱,面目黃。

《本草綱目》:遠志,入足少陰腎經,非心經藥也。其功專於強忘益精,治善忘。蓋精與志,皆腎經之所藏也。腎經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迷惑善忘。《靈樞》云:腎藏精,精合志。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又云:人之善忘者,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營衛留於下,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也。陳言《三因方》遠志酒,治癰疽,云有奇功,蓋亦補腎之力余。

治一切癰疽。

《本草經疏》:遠志感天之陽氣,得地之芳烈而生,故無毒,亦陽草也。其菖蒲之流乎。其味苦溫,兼微辛,為手少陰經君藥,兼入足太陰經。苦能泄熱,溫能壯氣,辛能散鬱,故主咳逆傷中,補不足。養性全神明,故除邪氣。陽主發散,故利九竅,心氣開通則智慧自益。經曰: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天君既定,五官自明,故耳目聰明,不忘強志。陽氣盛則力增長,男子屬陽,故利丈夫。定心氣,止驚悸者,心臟得補而實,故心氣定而驚悸止也。心火不妄動則陽不妄舉,精不搖矣,故益精,心下膈氣是心氣鬱而不舒也,皮膚中熱而目黃者,濕熱在上部也,苦以泄之,溫以暢之,辛以散之,則二證自去矣。久服輕身不老,好顏色,延年者,心主血,心氣足則血色華於面,君主強明則十一官皆得職,故延年不老,陽氣日積故身輕也。人之心腎,晝夜必交,心家氣血旺盛,則腎亦因之而實,腎藏精與志,腎實故志強也。

簡誤:心經有實火為心家實熱,應用黃連、生地黃者,禁與參、朮等補陽氣藥同用。

《本草蒙筌》:味苦,氣溫。無毒。益精壯陽,強志倍力,辟邪氣,去邪夢,定心氣,安心神。增益智慧不忘,和悅顏色耐老。仍利九竅,亦補中傷。咳逆能驅,驚悸可止。治小兒驚癇客忤,療婦人血禁失音。

《本草乘雅》:氣味芳烈,陽草也。菖蒲之流乎,入手少陰經。蓋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天君即定,五官自明,百體從令矣。

識深志遠,也處咸宜。苗短根長,司腎之物。志,意也。心之所之,心之所向也。藏於腎而用於心,故處則為意,出則為志也。意居六根之六,志居五神之五,可謂遠也巳矣。維爾之遠,乃可裨神明之欲動欲流,圓通無礙,令根身聰慧輕安也。如是則何有於器界六淫,潛入根身之中,而為填塞奔逆者哉。

《藥性解》:遠志,味苦,性溫,無毒,入心、腎二經。補不足,除邪氣,益智慧,明耳目,寧怔忡,定驚悸,利九竅,治健忘,壯陽道,益精氣,長肌肉,助筋骨,及婦人血禁失音,小兒驚風客忤,皮膚熱,面目黃,久服悅顏色延年。得獲苓、冬葵子、龍骨良。畏珍珠、藜蘆、忌豬肉、生蔥、冷水,殺天雄、附子毒。葉名小草,主夢泄。

按:遠志苦入心經,溫能滋腎,而不足等症,咸本二經,故都治之。

《藥鑒》:氣溫,味苦,無毒。主和顏悅色,輕身耐老。利九竅而補中傷,除咳逆而驅驚悸,益智慧而善不忘。小兒驚癇客忤,非此莫治。婦人血噤失音;非此莫療。大都溫則能補,故能益精氣,壯陽神,強志倍力。苦則能泄,故能辟邪氣,去邪夢,安心定神。畏珍珠、藜蘆。

《景岳全書》:味微苦、微辛,氣溫,陽也,升也。制以甘草湯,浸一宿,曬乾炒用。功專心腎,故可鎮心止驚,辟邪安夢,壯陽益精,強志助力。以其氣升,故同人參、甘草、棗仁,極能舉陷攝精,交接水火。但可為佐,用不宜多。神氣上虛者所宜,痰火上實者當避。

《本草備要》:補心腎。

苦泄熱,溫壯氣,辛散鬱。主手少陰。心。能通腎氣上達於心。強志益智,補精壯陽,聰耳明目,利九竅,長肌肉,助筋骨,治迷惑善忘,驚悸夢泄,能交心腎。時珍曰:遠志入足少陰腎經,非心經藥也。強志益精,故治健忘,蓋精與志,皆藏於腎,腎精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健忘夢泄也。腎積奔豚,一切癰疽。酒煎服。《經疏》曰:癰疽皆屬七情憂鬱惱怒而得。遠志辛能散鬱。昂按:辛能散鬱者多矣,何獨遠志?《三因》云:蓋亦補腎之力耳。繆希雍,著《本草經蔬》。畏珍珠、藜蘆。得茯苓、龍骨良。

《本經逢原》:遠志入足少陰腎經氣分,非心經藥也。專於強志益精,主夢泄,蓋精與志,皆腎所藏,腎氣充,九竅利,智慧生,耳目聰明,邪氣不能為害。腎氣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迷惑善忘;不能閉蟄封藏,故精氣不固也。小便赤濁,用遠志、甘草、茯神、益智為丸,棗湯服效,取其為陰火之嚮導也。昔人治喉痺失音作痛,遠志末吹之,涎出為度,取其通腎氣而開竅也。又治婦人血噤失音,及一切癰疽,嗅鼻,治腦風,殺烏附毒辣。惟水虧相火旺者禁服,以其善鼓龍雷之性也。《本經》言治咳逆傷中,詳遠志性溫助火,非咳逆所宜,當是嘔逆之誤,以其性稟純陽,善通諸竅,竅利則耳目聰明,強志不忘,皆益腎氣之驗。《別錄》云:去心下膈氣,非嘔逆之類乎?一切陰虛火旺,便濁遺精,喉痺腫痛,慎用!苗名小草,亦能利竅,兼散少陰風氣之結也。

《本草崇原》:遠志氣味苦溫,根荄骨硬,稟少陰心腎之氣化。苦溫者,心也。骨硬者,腎也。心腎不交,則咳逆傷中。遠志主交通心腎,故治咳逆傷中。補不足者,補心腎之不足。除邪氣者,除心腎之邪氣。利九竅者,水精上濡空竅於陽,下行二便於陰也。神志相通,則益智慧。智慧益,則耳目聰明。心氣盛,則不忘。腎氣足,則強志倍。

《本草求真》:﹝批﹞補火通心。

遠志專入腎。辛苦而溫,入足少陰腎經氣分,強志益精。凡夢遺善忘,喉痺失音,小便赤澀,因於腎火衰薄而致者,宜用是藥以補。蓋精與志皆藏於腎,腎氣充則九竅利、智慧生、耳目聰明,邪氣不能為害;腎氣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迷惑善忘,時珍曰:遠志入足少陰腎經,非心經藥也。其功專於強志益精,治善忘。蓋精與志,皆腎經之所藏也。腎精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迷惑善忘。不能蟄閉封藏,故精氣不固也。昔人治喉痺失音作痛。火衰喉痺。遠志末吹之,涎出為度,非取其通腎氣而開竅乎!一切癰疽背發,從七情憂鬱而得,單煎酒服,其渣外敷,投之皆愈。非苦以泄之,辛以散之之意乎!小便赤濁,用遠志、甘草、茯神、益智為丸,棗湯服效,非取遠志歸陰以為嚮導之藥乎!但一切陰虛火旺,便濁遺精,喉痺癰腫,慎勿妄用。

《得配本草》:得茯苓、龍骨、冬葵子良。畏珍珠、藜蘆、殺天雄、附子、烏頭毒。

辛、苦,溫。入手足少陰經氣分。開心氣,去心邪,利九竅,散癰腫。

得甘草、陳皮,治脾經鬱結。配川貝、茯神,除痰鬱,開心竅。佐茯苓,入腎經以泄邪;佐麥冬,散心鬱以寧神。若無邪,則散心之正氣。研末嗅鼻,治腦風頭痛。

心虛不寐。用之則有怔忡之患。腎氣不足用之恐過提腎氣。二者禁用。

遠志一味,今皆以為補心安神之劑。其實消散心腎之氣,心腎一虛,鼓動龍雷之火,而莫有底止,虛怯者實所禁用。惟心氣鬱結,痰涎壅塞心竅,致有神呆健忘,寤寐不寧等症,用以豁痰利氣則可,若謂益精強志,使心腎交密,萬萬不能。

《本草經解》:遠志氣溫,秉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之肝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溫味苦,入手厥陰心包絡。氣升味降,陽也。

中者脾胃也,傷中,脾胃陰氣傷也。遠志味苦下氣,氣溫益陽氣,溫則咳逆除,陽益則傷中愈也。補不足者,溫苦之品,能補心肝二經之陽不足也。除邪氣者,溫苦之氣味,能降心肝包絡鬱結之邪氣也。氣溫益陽,陽主開發,故利九竅。九竅者,耳目鼻各二,口前後陰各一也。味苦清心,心氣光明,故益智慧。心為君主,神明出焉,天君明朗,則五官皆慧,故耳目聰明不忘也。心之所之謂之志,心靈則志強。肝者敢也,遠志暢肝,肝強則力倍。

《神農本草經讀》:按遠志氣溫,秉厥陰風木之氣,入手厥心包絡;味苦得少陰君火之味,入手少陰心經,然名絡為相火,而主之者心也。

火不刑金,而咳逆之病癒。

主明則下安,安則不外興利除弊兩大事,即補不足,除邪氣之說也。心為一身之主宰,凡耳目口鼻之類,無一不待其使令,今得遠志以補之,則九竅利,智慧益,耳聰目明,記不忘,志強力壯,所謂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者此也。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味苦,溫。主咳逆,氣漣咳。傷中補不足,心主營,營氣順則中焦自足。除邪氣,利九竅,辛香疏達,則能辟穢通竅也。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心氣通則精足神全矣。倍力。心氣盛則脾氣亦強,而力生也。久服輕身不老。氣和之效。

遠志氣味苦辛,而芳香清烈,無微不達,故為心家氣分之藥。心火能生脾土,心氣盛,則脾氣亦和,故又能益中焦之氣也。

《本經疏證》:遠志自詡陰中醒陽,予謂譬之燈膏盈而火音者,必挑其芯,此陰中醒陽之意也。譬之燭必芯具而膏始得附,必火然而膏始得融,此陽中宅陰之意也,兩語者誠為扼要。且人之智慧聰明記憶志力運動皆火,其精血津液涕唾便溺皆膏,火以化膏為用,膏以資火為用,而火之餘燼不可使留以翳夫火,故隨其所翳挑而翦之。遠志者苗短根長,(苗名小草根長尺餘)根之長有以見其人膏之深,苗之短有以見其翦翳之淨,此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之說也。陽之所在,即陰之所隨,陰之所資,即陽之所運,兩者必膠膝融液,并無乖隔,斯得運動靈,開闔利,苟有纖塵干於其間,即機關窒強矣。遠志者根似牛膝,葉以麻黃,惟其人陰者深,出陽者淺外,出之力為入下之性所掣,是以不能如麻黃之大發其陽,隨竅皆透,而僅能去九竅之翳累,此除邪氣利九竅之說也。震動於上,能使陽離於陰,泄澼於下,能使陰離於陽。離之甚者上傷及下,下傷及上,離之淺者則僅傷中,若上久震動在中,津液遂漓,而有陰不攝陽之兆,惟使陽能人陰,陰從陽化,乃得兩氣復相聯聚。遠志者從上下下,最為有力,猶不能及泉從下上上,終不能及其根之分寸,故僅能使由上病而傷中者復,此咳逆傷中補不足之說也。三項之中,最精微者置之極後,極籠統者反著最前,何也?是蓋順病之高下以為言,且以明遠志之用雖廣,而其實在由陽病以累及陰,其於由陰病而累及陽者,猶隔膜也,至若別錄所著,皆本經註腳,曰去心膈氣,皮膚中熱,面目黃,即所謂咳逆傷中補不足也,曰定心氣,止驚悸,即所謂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也。

古今注本草家,類以遠志本經有不忘強志之文,別錄有益精之文,遂互相牽合,謂惟能益精,故有不忘強志之效,不知味苦氣溫性燥之物,豈是益精之品。必也精本不虧,而運精之神有翳累,故撥去其翳累而神自清,神清而精自融,液謂為益精可也。本神篇曰腎藏精,精舍志,又曰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明明因暴怒引火上浮,致神離於精耳,精亦可從驟虧?惟引其火使歸於精,精與神相合而自復,又何必益精。千金雜補門治陰痿,精薄而冷,方後注欲多房室倍蛇,欲堅倍遠志,欲大倍鹿茸,欲多精倍鐘乳,亦可見用遠志者為堅志意,非益其精之謂也。遠志何以能堅其志?蓋房室之事,源發於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其志不回,則其火不散,而陰不泄,此即與不忘強志倍力之經文一貫矣,於此見善忘即志不堅,志之不堅,即神之注於精不純一,其取義仍在遠志之苗短根長,自上下下,苦溫以醒發其火耳,益精云乎哉?

《本草新編》:遠志,味苦,氣溫,無毒。而能解毒,安心氣,定神益智,多服強記,亦能止夢遺,乃心經之藥,凡心經虛病俱可治之。然尤不止治心也,肝、脾、肺之病俱可兼治,此歸脾湯所以用遠志也。而吾以為不止治心、肝、脾、肺也。夫心腎常相通者也,心不通於腎,則腎之氣不上交於心,腎不通於心,則收之氣亦不下交於腎。遠志定神,則君心寧靜而心氣自通於腎矣,心之氣既不通於腎,謂遠志但益心而不益腎,所不信也。是遠志乃通心腎之妙藥。故能開心竅而益智,安腎而止夢遺,否則心腎兩離,何能強記而閉守哉。

或問遠志既是心經之藥,心氣一虛,即宜多加以益心,何故前人少用也?不知心為君主,君心寧靜則火不上炎。心虛而少益其火,則心轉受大補之益。倘多用遠志以益心,必至添火以增焰,是益心而反害心矣。所以遠志止可少用,而斷不可多用也。

或問遠志益心,而子又曰益腎,畢竟補心多於補腎,抑補腎多於補心乎?蓋遠志益心,自是心經主藥,補心多於補腎,何必辨哉。雖然心腎之氣,實兩相通也,既兩相通,則遠志之補心腎,又何有於兩異。惟是用藥者或有重輕,則補心補腎亦各有分別。補心之藥多用,遠志重在補心。補腎之藥多用,遠志重在補腎。補心補腎雖若有殊,而通心通腎正無或異也。

或問遠志上通心而下通腎,有之乎?曰:有之。有則何以上通心者每用遠志,而下通腎者絕不用遠志耶?不知腎藥易通於心,而心藥難通於腎,故用腎藥,不必又用遠志,而用心藥,不可不用遠志也。

或問遠志益心而不效,豈多用之故乎,然未嘗多用而仍然不效者何也?蓋腎氣乘之也。夫腎益心者也。雖曰水克火,實水潤心也。然則腎何以乘心也。腎之乘心者,非腎氣之旺,乃腎氣之衰。腎水旺則腎益心,腎水衰則腎克心也。不滋腎以益水,徒用遠志以益火,則火愈旺而心愈不安矣,毋怪其少用而亦不效也。苟用遠志於熟地、山萸之內,則腎得滋而心火胥受益矣。

或問陳言《三因方》用遠志酒,治一切癰疽、發背、陰毒有效,子何略而不言?非不言也。陳言單舉遠志一味以示奇,其實酒中不止遠志也。單藉遠志以治癰,未有不敗者。益癰毒至於發背,其勢最橫、最大,豈區區遠志酒汁傳之,即能奏功乎,此不必辨而知其非也。或用金銀花為君,佐之遠志則可,然亦蛇足之說。不若竟用金銀花半斤,加當歸一二兩,甘草四五錢,治之之為神。

或疑遠志不可治癰,前人何故載之書冊,以誤後人,想亦有功於癰,吾子未識耳。嗟乎。遠志治癰,余先未嘗不信,每用之而不效。今奉岐夫子之教,不覺爽然自失,悔從前誤信耳。至於用金銀花方治癰,屢獲奇效,故敢辟陳言而特載用新方,無使後人再誤如鐸也。

或疑遠志益心而不益腎,而吾子必曰兼益腎,似乎心腎之虧者,單用遠志一味,而心腎兩補矣。何以腎虛者,必另加補腎之藥,不單用遠志乎?不知遠志可引腎之氣以通心,非助腎之水以滋心也。故通心腎者,用遠志一味,而心腎已受兩益矣。若心腎兩虛者,烏或全恃遠志哉。

《本草分經》:苦、辛,溫。入心。能通腎氣,上達於心而交心腎。泄熱利氣,散鬱,利竅豁痰,兼治癰疽。去心用。

《醫學衷中參西錄》:味酸微辛,性平。其酸也能闔,其辛也能辟,故其性善理肺,能使肺葉之闔辟純任自然,而肺中之呼吸於以調,痰涎於以化,即咳嗽於以止矣。若以甘草輔之,誠為養肺要藥,至其酸斂之力,入肝能斂戢肝炎,入腎能固澀滑脫,入胃又能助生酸汁,使人多進飲食,和平純粹之品,夫固無所不宜也。若用水煎取濃汁,去渣重煎,令其汁濃若薄糊,以敷腫疼瘡瘍及乳癰甚效,若恐其日久發酵,每一兩可加蓬砂二錢溶化其中。

愚初次細嚼遠志嘗之,覺其味酸而實兼有礬味,西人謂其含有林檎酸,而林檎酸中固無礬也。後乃因用此藥,若末服至二錢可作嘔吐,乃知其中確含有礬味,因悟礬能利痰,其所以能利痰者,亦以其含有礬味也。礬能解毒,《本草綱目》謂其解天雄、附子、烏頭毒,且並能除瘡瘍腫疼者,亦以其兼有礬味也。是以愚用此藥入湯劑時,未嘗過二錢,恐多用之亦可作嘔吐也。

【現代藥理研究】

  1. 遠志具有祛痰作用。
  2. 遠志具有鎮靜作用。
  3. 遠志具有興奮子宮作用。
  4. 遠志具有降壓作用。
  5. 遠志具有較強的溶血作用。
  6. 遠志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7. 遠志在體外實驗中有抗腫瘤作用。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