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如何找中醫看病 » 我該看內科?還是看傷科?
作者︰沈藥子
【內容】

目前,中醫常見的分科為內科及傷科,健保局亦依此分科給付。傷科即筋肉骨骼疾,如筋肉痠痛、脫臼、骨折;內科即臟腑機能失常、器質損傷之疾,如自律神經失調、失眠、腎臟病等。

古典中醫認為,經絡網路連繫了內在的臟腑與筋骨、皮毛等組織。臟腑為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營養的轉化、輸佈、儲藏之大本營,位在體腔內;筋骨、皮毛提供對外界的防護、訊息的接收與運動,位在體腔外。平時,人體透過經絡調度精血(1),以濡養經絡所流經的臟腑、筋骨皮毛等組織(見「何謂經絡、穴道?」一節),臟腑之間亦透過經絡相連繫、溝通,達成整體的動態平衡。一旦精血缺乏(如被過耗),則人體將先供養較重要組織(如臟腑、五官),次要組織(如筋肉、皮毛)的供養即被縮減或犧牲,長期以往則致筋骨僵硬、痠痛、容易落枕、掉髮,或稍受涼、稍運動即拉傷肌肉、抽筋。

另,由針灸穴位可調節臟腑機能這一事實亦可知,經絡循行的組織上的訊息或事件亦可透過經絡傳遞至內在的臟腑。特別是,臟腑之間亦透過經絡互通訊息,以達整體機能的平衡;而外界環境的條件改變(如氣溫、濕度)對體內的臟腑機能亦起著相當重要的調節作用(2)。若經絡阻塞,內、外界訊息難以傳達、溝通,則臟腑各自的及臟腑之間的機能便要失調,營養的吸收、轉化、生成與輸佈即受累,精血的產能亦↓。可知臟腑與筋骨皮毛是息息相關的。

臨床上,幾乎所有慢性的筋肉痠痛皆可伴見臟腑機能低下或精血不足;即便是急性的筋骨傷,也常見伴有精血不足,肌肉、肌腱等軟組織僵硬、骨質不足,故容易受傷。因而我們的治療就不會局限在痠痛的局部,而是調節、恢復臟腑機能、精血的供給為先。施針灸時也就不以痠痛的局部穴位為重。針灸的主要作用在疏通經脈氣血、調節臟腑機能,若患者的臟腑機能正常,僅單純因外傷導致患處氣血阻滯,那麼針灸局部或可痊癒,但臨床所見多非如此單純。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內經.經脈》篇認可的針灸主治主要為泛內科疾患亦可為佐證(見「針灸只能治痠痛?」一節)。

又,臨床上,幾乎所有慢性內科疾病皆伴有其相應經絡的循行組織的功能低下、筋肉按痛、腫、硬、或凹陷等病態;或見久年的筋骨外傷在先,傷及某經絡循行,而其相應臟腑疾病發生在後的現象。因而我們的治療就不會局限在臟腑,而是以藥物及針灸同時疏通受阻的經絡氣血,調節、恢復經絡、臟腑的機能。

可見所謂的傷科疾多伴有內科疾,內科疾亦常伴傷科疾,兩者常藕合發生,臨床必須同步治療,針、藥並施,實難以截然區隔。

【附註】

  1. 「精血」即飲食經消化、吸收之後,再轉化、產生的各種人體所須的基礎營養物質。
  2. 外界氣候透過經絡影響內在臟器的論述散見於《黃帝內經》諸篇。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