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瀉火之劑 » 甘露飲
【內容】

胃中濕熱,局方

【主治】

治胃中溼熱,口臭喉瘡,齒齦宣露,及吐衄齒血(1)

  1. 胃之竅在口,其脈上齒俠鼻,濕熱內盛,故口臭口瘡;陽熱拂鬱胃中,越出於口鼻,故吐血衄血。齒屬少陰腎,齦屬陽明胃,二經有熱,則齒齦齒縫出血,名齒衄,或牙齦袒脫,齒齦宣露也。

【組成】

生地黃、熟地黃、天冬、麥冬、石斛、茵陳、黃芩、枳殼、枇杷葉、甘草
等分,每服五錢,一方加桂苓,名桂苓甘露飲,本事方加犀角,云如此甚有道理(1)

  1. 犀角涼心瀉肝,清胃中大熱。

【方義】

此足陽明少陰藥也。煩熱多屬於虛,二地、二冬、甘草、石斛之甘,治腎胃之虛熱,瀉而兼補也。茵陳、黃芩之苦寒,折熱而去溼。火熱上行為患,故又以枳殼、枇杷葉抑而降之也。

【附方】

  1. 河間桂苓甘露飲:滑石〔四兩〕、石膏、寒水石、甘草〔各二兩〕,白朮、茯苓、澤瀉〔各一兩〕、豬苓、肉桂〔各五錢〕。每服五錢。治中暑受溼,引飲過多,頭痛煩渴,溼熱便秘〔此亦五苓六一之合劑也。以清六腑之熱。〕。張子和去豬苓,減三石一半,加人參乾葛〔各一兩〕、藿香〔五錢〕、木香〔一分〕每服三錢,亦名桂苓甘露飲,治伏暑煩渴,脈虛水逆〔渴欲飲水,水入即吐,名水逆。〕。

上一節 清胃散
瀉白散 下一節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