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作者︰沈藥子
【內容】

很明顯的,口腔是消化道的開口、孔竅,此外,口腔還有其它用途,《靈樞‧脈度篇》提到「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意即脾功能正常則舌能識別五穀的味道;反之,脾有病則可能影響味覺或唾腺的分泌,例如脾虛者易覺得口中淡而無味,像咀嚼白蠟一樣;脾有濕熱則易感到嘴裡發甜;脾陽虛者,其唾液分泌也多;脾陰虛者,唾液分泌量較少。所以口腔的許多徵象皆可用於判斷脾臟的狀況。

《素問‧五臟生成篇》「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素問‧六節臟象論》「脾、胃....其華在唇四白」,「華」指榮華外露,「唇四白」指嘴唇周圍的白肉。脾主消化吸收營養,其機能狀況也顯露在嘴唇周圍,胃腸機能健全,嘴唇及唇邊自然潤澤顯露,故觀察嘴唇的顏色、光澤也有助於判斷脾胃的機能。

《難經‧第二十四難》「足太陰氣絕,則脈不營其口唇…脈不營,則肌肉不滑澤,肌肉不滑澤,則肉滿,肉滿則唇反,唇反則肉先死」,此段描述消化系統衰竭時,口唇、肌肉的反應,當足太陰(也就是脾的經脈)的經氣斷絕,也代表消化系統已死,此時口唇及肌肉就再得不到營養,「肉滿」是指肌肉因而腫脹僵硬,嘴唇也因此外翻、口開,這代表脾所主的肌肉已經死亡。

俗話說,「人老了就只剩下一張嘴」,可見嘴是人老之後最堅強的後盾、最後的堡壘,而中醫從口、唇就可看出脾胃機能的盛衰,你說哪個更厲害?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