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經(火)穴。
【釋名】
腕背為「陽」;凹陷為「溪」。穴位於腕背陽側兩筋之間凹陷處,故名。
【位置】
神門、大陵、太淵、陽池、陽溪穴位橫斷面 (引自《嚴振國穴位解剖》)
陽溪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
腕背橈側,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凹陷處,拇指上翹時,當鼻煙窩中。
- 《靈樞‧本輸》:「在兩筋間陷者中也」;
- 《針灸甲乙經》:「在腕中上側兩傍間陷者中」;
- 《循經考穴編》:「與太淵相并,直對食指本節,骨尖有動脈。」
- 《針灸逢源》:「張大指、次指取之」。
【解剖】
- 肌肉:背側為拇長伸肌腱,掌側為拇短伸肌腱。深層背側為橈側腕長伸肌腱。最深層為舟骨。
- 神經:橈神經淺支。
- 血管:皮下組織內有頭靜脈。深層掌側為橈動脈本幹及其腕背支。
【操作】
淺刺0.3~0.4寸,注意不要傷及動脈。
【功效】
祛風泄火。
- 古典:頭痛、目赤痛、目翳、耳聾、耳鳴、喉痹、腕痛、牙痛、肘臂不舉,掌中熱,舌本痛,驚瘛、妄言,煩心,咳嘔沫。
- 現代:齒神經痛,小兒消化不良,橈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
【配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