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郄穴。
【釋名】
郄,孔隙;門,門戶。穴當手厥陰心包經之郄,為神氣出入之處,故名。
【位置】
前臂掌側,腕橫紋上5寸,當
曲澤與
大陵的連線上。
- 《針灸甲乙經》:「去腕五寸」,
- 《循經考穴編》補充「兩筋間」。
【解剖】
- 肌肉:橈側為橈側腕屈肌,尺側為掌長肌腱;有指淺屈肌,深層為指深屈肌。
- 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深層為正中神經,最深層為前臂骨間掌側神經。
- 血管:前臂正中靜脈、正中動脈,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
【操作】
直刺0.5~1寸。注意避免損傷正中神經幹(尤其是作穴位注射時)。艾炷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功效】
寧心、安神、泄熱。
- 古典:心痛、心悸、胸痛、咳血、嘔吐、嘔血、癲狂、驚恐、畏人、神氣不足、久瘧不瘥、五心煩熱、肘臂攣痛、疔瘡、胸疽、久痔、鼻衄。
- 現代: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絞痛、心動過速、胸膜炎、膈肌痙攣。
【配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