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周某,男,25歲。以腹脹四月,四肢浮腫,咳嗽一月餘之主訴於1959年3月24日入院。入院後西醫診斷為「肝硬化腹水、右側胸腔積液」,轉中醫治療。症見精神欠佳,面色萎黃,形體消瘦,腹部膨隆,脈絡暴露,腹脹尿少,胸悶氣短,咳嗽吐黃痰,時有血絲,鼻衄,下肢浮腫,頭暈,乏困無力,皮膚發癢,納少,手背及兩上肢可見蜘蛛痣。肝脾腫大,有觸痛。舌質紅苔白,脈象沉細。中醫診斷:(1)臌脹,(2)支飲。證屬脾虛濕阻,飲停胸脅。治宜健脾消脹,通陽化水,攻逐水飲。方用(1)十棗湯,每日1劑,連服3劑。處方:
大戟3.5g 芫花3.5g 甘遂3.5g 大棗10枚
(2)胃苓湯加車前子35g,3劑,處方:
蒼朮10.5g 厚朴10.5g 陳皮10.5g 炙甘草10.5g 生薑10.5g 大棗3枚 桂枝10.5g 白朮17.5g 澤瀉17.5g 茯苓17.5g 豬苓17.5g 車前子35g(另包)
二診:胸水減少,腹脹減輕,尿量增多;下肢浮腫,乏困無力,胸悶;舌質淡,苔薄白略膩,脈沉細;繼服胃苓湯,加車前子35g。連服15劑。
三診:腹脹明顯減輕,下肢輕度浮腫,尿量增多,大便日2次,稀;苔白,脈沉濡;繼用上方,加附子10.5g,連服6劑。
四診:胸透右側胸腔積液已消失,下肢稍浮腫,腹微脹;舌苔薄白,脈沉細;繼服上方6劑。
五診:腹水、胸水、下肢浮腫消失,舌淡,苔薄白,脈細。痊癒出院。注意休息,節制飲食,內服六君子湯6劑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