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标题南沙参、北沙参
来源玉叩斋
【內容】

今用沙参有南北二种,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或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Miq.的干燥根,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干燥根。南沙参栽培、野生皆有,其中轮叶沙参主产于贵州、河南、黑龙江、内蒙古、江苏,以贵州产量大,安徽、江苏、浙江质佳,销往全国。沙参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省。北沙参主要为栽培品,产于山东莱阳、伞平、蓬莱、崂山、烟台、文登,河北昌黎、果亭、定县、安国,江苏连云港,以及广东、福建及辽宁,其中以山东莱阳胡城村产者为最著名,称莱阳沙参。

本草研究认为:沙参始载于《本草经》,但在早期文献中桔梗科Adenophora属植物往往被本草家误认为人参,故正品沙参究竟是何物,反而含混不清。宋代Adenophora属成为药用主流,今用正品Adenophora tetraphylla见于《证类》药图,从宋代至清乾嘉时期,沙参一直以北方产出者为优,清代后期,由于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被称为“北沙参”,几乎取代了北方桔梗科沙参的正宗地位,Adenophora属沙参的产地被迫转移到南方,被称为“南沙参”。

【品种考订】

《本草经》载六种参,除紫参外,其余五参分属五行,各依五色分应五脏,陶弘景云:“此沙参并人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疗颇同,故皆有参名。”沙参《吴普》、《别录》皆别名“白参”,据《广雅》“苦心,沙参也”句王念孙疏证:“沙之言斯白也。《诗﹒小雅﹒瓠叶》笺云:斯,白也。今俗语斯白字作鲜,齐鲁之间声近斯,斯、沙古音相近,实与根皆白,故谓之白参,又谓之沙参。”乃知沙参因其根色白而得名,李时珍解释:“沙参色白,宜于沙地,故名。”不确。

早期文献有关沙参的形态描述比较含混,如《吴普》云:“白沙参,三月生,如葵,叶青,实白如芥,根大白如芜菁,三月采。”《集注》云:“今出近道,丛生,叶似枸杞,根白实者佳。”《蜀本草﹒图经》云:“花白色,根若葵根。”

就以上描述来看,几乎可以肯定不是指桔梗科Adenophora属植物,而陶弘景所描述的人参转似此属植物,人参条陶注:“人参生一茎直上,四五叶相对生,花紫色。”荠苨条陶说:“根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桔梗条云:“今别有荠苨,能解药毒,所谓乱人参者便是,非此桔梗,而叶甚相似,但荠苨叶下光明滑泽无毛为异,叶生又不如人参相对尔。”显然,正如《新修》所批评的:“陶说人参,苗乃是荠苨、桔梗,不悟高丽赞也。”按陶弘景描述的人参、荠苨皆是Adenophora属植物,或即荠苨Adenophora trachelioides Maxim.,这种植物当是《图经》所说:“江淮出一种土人参,叶如匙而小,与桔梗相似,苗长一二尺,叶相对生,生五七节,根亦如桔梗而柔,味极甘美。秋生紫花,又带青色,春秋采根,不入药。”《证类》所图“兖州人参”、“滁州人参”皆是Adenophora属植物,《纲目》云:“其滁州者乃沙参之苗叶,沁州、兖州者皆荠苨之苗叶,江淮土人参者,亦荠苨也。”所见甚是。

《证类》沙参条所绘三幅沙参药图,淄州沙参、随州沙参皆为桔梗科Adenophora属植物,其中淄州沙参应该能确定为今用正品Adenophora tetraphylla,(图1)而归州沙参当为伞形科植物,从产地和图例来看,或许是后世所用的川明参Chuanminshen viloaceum Sheh et Shan。有趣的是,《图经》的描述文字已将沙参分为南北两类,苏颂云:“今出淄、齐、潞、随州,而江淮、荆、湖州郡或有之。苗长一二尺以来,丛生崖壁间,叶似枸杞而有叉牙,七月开紫花,根如葵根,箸许大,赤黄色,中正白,实者佳。二月八月采根暴干。南土生者,叶有细有大,花白,瓣上仍有白粘胶,此为小异。”与后世南北沙参的分化不同,苏颂的意思是说北方诸地所出者为优,原植物按药图提示淄州、随州所出皆是Adenophora属植物。

明代《救荒本草》关于沙参的论述更加证明苏颂所说,北方(河南)有Adenophora属正品沙参的产出。《救荒》共载有三种沙参,分别为沙参、细叶沙参、杏叶沙参,沙参条朱橚云:“今辉县太行山边亦有之……又有杏叶沙参及细叶沙参,气味与此相类,但《图经》内不曾该载此二种叶苗形容,未敢并入本条,今皆另条开载。”据本条药图,即是今用正品沙参Adenophora stricta,(图2)其细叶沙参当为同属植物紫沙参Adenophora paniculata Nannf.,而杏叶沙参按谢宗万先生的意见,为同属之裂叶沙参Adenophora hunanensis Nannf.。直到清代,多数文献仍强调北方沙参质量优于南方产者,《本经逢原》云:“沙参有南北二种,北产者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本草从新》文字略同。《植物名实图考》卷7沙参条亦说:“处处有之,以北产及太行山为上。”因此在年代较吴其濬稍早的雍乾年间方书,如《绛雪园古方选注》、《续名医类案》中所使用的“北沙参”,应该也是指北地所产Adenophora属植物。

至于此时期本草文献中出现的“南沙参”,依然是指南方所产Adenophora属植物,如《本草纲目拾遗》单列有南沙参条,正文说:“功同北沙参,而力稍逊。”其后有按语云:“如南沙参,误用者甚多。南沙参产于浙地者,鲜时如萝卜,土人去皮煮熟,如熟山药,晒干如天花粉而无粉性,本名粉沙参,功专散毒消肿排脓,非南沙参也。其南沙参形如桔梗而中空松,味淡微甘,桔梗带辛,而南沙参不辛,产于亳门者最佳,俗名雄桔梗。”仔细体会此段文字,乃知“粉沙参”亦曾被混称为“南沙参”,其原植物为伞形科之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但赵学敏所认可的“南沙参”依然是桔梗科Adenophora属植物。

显然,这种南北沙参的划分与今天药用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北沙参据民国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云:“北沙参,山东日照县、故墩县、莱阳县、海南县俱出,海南出者条细质坚,皮光洁色白,鲜活润泽为最佳。莱阳出者质略松,皮略糙,白黄色,亦佳。日照、故墩出者,条粗质松,皮糙黄色者次。关东出者粗松质硬皮糙,呆黄色更次。其他台湾、福建、湖广出者粗大松糙为最次,不入药用。”民国29年(1940)陕西西京市(西安市)国药商业同业公会《药材行规》之北沙参条云“详沙参条”,而沙参条注:“产北方沙地”,这意味着直接以北沙参作沙参的处方应付。此外,同样是民国年间的“辽沙参”中药内票上所印药物图形,依稀还能看出这种所谓“北沙参”就是今用之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图3)但根据现有文献确实难于回答清代中叶至清末这一段时间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本来以北方为道地的Adenophora属沙参将产地优势让位给了南方各省,并被冠以“南沙参”之名,而北地所产沙参居然为Glehnia littoralis所代替,被称为“北沙参”。

黄胜白、陈重明先生在《本草学》曾提出一种假说,不失为对此疑问的一种解释。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本来是山东莱阳一带栽种用来冒充人参的植物,故有“莱阳参”之名,因其主要生长于海滨沙地,恰好符合李时珍说沙参“宜于沙地”的特征,随着产量的增加,遂渐渐占用了“沙参”之名,为了与Adenophora属沙参相区别,乃被称为“北沙参”。按正常的想法,Adenophora属沙参仍应保留“沙参”的名称,但情况显然不是如此,如前举《药材行规》中,“北沙参”居然成了“沙参”药名的处方应付,如此一来,只好将沙参改名为“南沙参”了。毕竟Adenophora属植物南北都有分布,被称为“南沙参”后,南方则成了Adenophora属南沙参当然的道地产区。

【道地沿革】

宋以前沙参品种难于确定,产地仅能作为参考,《范子计然》云:“出洛阳,白者善。”《别录》:“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吴普》同,“续山”作“渎山”。《新修》云:“今沙参出华州者善,”《千金翼方》同。

宋代开始沙参主要来源于Adenophora属植物,据苏颂所说:“今出淄、齐、潞、随州,而江、淮、荆、湖州郡或有之。”所绘淄州沙参药图最接近今用正品Adenophora tetraphylla,淄州为今山东省淄川。《救荒》说“今辉县太行山边亦有之”,《图考》云:“沙参《本经》上品,处处有之,以北产及太行山为上。”

综合品种与道地沿革的考察,就维持现状而言,在华东、西南各省进行南沙参GAP研究并无不妥,但鉴于宋代至清乾嘉时期,Adenophora属沙参一直以北方产出者为优,而且北方产地优势的丧失似乎并不是药材质量的原因,故从尊重历史出发,该品种的GAP研究亦可选择山东、河南进行。至于北沙参是新兴品种,当以山东莱州为道地。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