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方名三仁湯
來源溫病條辨
【製法用量】

杏仁15克(5錢)
飛滑石18克(6錢)
白通草6克(2錢)
白蔻仁6克(2錢)
竹葉6克(2錢)
厚朴6克(2錢)
生薏仁12克(6錢)
半夏15克(5錢)

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2劑。
《溫病條辨》:「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功效】

清熱利濕,宣暢濕濁。

【主治】

《溫病條辨‧上焦篇‧濕溫、寒濕》:「(1)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面色淡黃,胸悶不飢,午後身熱,狀若陰虛,病難速已,名曰濕溫。汗之則神昏耳聾,甚則目瞑不欲言。下之則洞泄。潤之則病深不解。長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湯主之。」

【方義】

方用杏仁宣通上焦肺氣,使氣化有助于濕化;白蔻仁開發中焦濕滯,化濁宣中;苡仁益脾滲濕,使濕熱從下而去;三藥為主,故名「三仁」。輔以半夏厚朴除濕消痞,行氣散滿;通草滑石竹葉清利濕熱。諸藥合用,共成宣上、暢中、滲下之劑,而有清熱利濕,宣暢濕濁之功。

【現代應用】

本方調整胃腸道運動及分泌功能,抗菌,抗炎,解熱,利尿,鎮痛。主要用於:腸傷寒(初期)、急性胃腸炎、急慢性腎盂腎炎、波狀熱,見頭痛惡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黃,胸悶不飢,午後身熱,小便短少,舌苔白而薄膩,脈濡者。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