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畫面未更新,請點我
醫
砭
沈
藥
子
home
資料庫
電子書
search
門診地點
預約掛號
關於
聯絡我們
會員登入
language
简体
繁體
bug_report
color_lens
隨機
有機白
深邃黑
大地黃
森林綠
東方紅
format_size
適中
小
最小
大
最大
menu
search
常用方劑
類別
注音
拼音
搜尋
由藥查方
arrow_drop_down
導覽
文獻別錄
附方說明
其它相關項目
方名
補火丸
類別
補益
【製法用量】
石硫黃
1斤
豬大腸
2尺
將硫黃為末,實豬腸中,爛煮三時,取出去皮,蒸餅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漸加之。
【主治】
治冷勞氣血枯竭,肉瘠齒落,肢倦言微。
【文獻別錄】
吳鶴皋曰:戴元禮有言曰:諸涼藥皆滯,惟黃連寒而不滯,諸熱藥皆燥,惟硫黃熱而不燥,昔仁和吏早衰服之,年至九十,他如范文正公之金液丹,得效之玉真丸,和劑之來復丹、半硫丸、靈砂丹,百選之二氣丹,活人之返陽丹,陽氏之紫霞丹,皆用之,但所主各有攸當耳。
昂按:人有真陽虛衰,桂附所不能補者,非硫黃不能補之,今人以為燥毒,衰而不用,不知硫黃性雖燥而疎利,與燥濇者不同,本草稱為救危妙藥,道家以之服食,尊之為金液丹,固人所可常服者,且硝與磺,一陰一陽,然皆同類之物,今人惟知用芒硝而不敢用硫黃,可見今人之不逮古人矣。
【附方說明】
金液丹:硫黃十兩,研末,瓷盆盛水,和赤石脂封口,鹽泥固濟,日乾,地內埋一小罐,盛水令滿,安盆在內,用泥固濟,慢火養七日七夜,加頂火一斤煆,取出,研末,蒸餅丸,米飲下,治久寒錮冷,勞傷虛損,傷寒陰證,小兒慢驚。
玉真丸:生硫黃二兩,生硝石、石膏、半夏、各一兩,薑汁糊丸,薑湯或米飲下,每四十丸,治腎厥頭痛。
來復丹:太陰元精石、舶上硫黃、硝石、各一兩。〔硝黃同微炒不可火大,柳條攪結成砂子。〕五靈脂〔去砂石〕、青皮、陳皮、各一兩,醋糊丸,米飲下,治伏暑泄瀉,身熱脈弱。〔玉機微義曰:硝石性寒,佐以陳皮,其性疏快,硫黃能利人,若作暖藥止瀉,誤矣。此由啖食生冷,或冒暑熱,中脘開結,揮霍變亂,此藥通利三焦,分理陰陽,服之甚驗,若因暑火濕熱者勿用。〕
半硫丸:半夏、硫黃、等分,生薑糊丸,治老人虛秘冷秘。
靈砂丹:水銀三兩,硫黃一兩,鍊成研末,糯米糊丸治諸虛錮冷。
二氣丹:硝石、硫黃等分為末,石器炒成砂,再研糯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井水下,治伏暑傷冷,二氣交錯,中脘痞結,或嘔或泄,霍亂厥逆。
返陰丹:治陰毒傷寒,心神煩躁,四肢逆冷,硫黃五兩,硝石、太陰元精石、各一兩。附子〔炮〕、乾薑〔炮〕、桂心各五錢,用鐵銚先鋪元精末一半,次鋪硝石末一半,中間下硫黃末,又著硝石一半,蓋硫黃再以元精末蓋上,用小盞合著炭三斤,燒令得所,勿令煙出,研末和前藥末飲丸,梧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艾湯下,汗出為度。
本事方‧破陰丹:治陰中伏陽,煩躁,六脈沉伏,硫黃、水銀、各一兩,陳皮、青皮、各五錢,先將硫黃入銚鎔開,次下水銀,鐵杖攪勻,令無星,細研糊丸,每服三十丸,如煩躁,冷鹽湯下,陰證,艾湯下。
傷寒百問方:硫黃五錢,艾湯調下,治身冷脈微,厥而煩躁,令臥汗出而愈。
黑錫丹:黑鉛、硫黃、各二兩,將錫鎔化,漸入硫黃,候結成片,傾地上出火毒,研至無聲為度,治陰陽不升降,上盛下虛,頭目眩運。
【其它相關項目】
醫方集解 - 補火丸
expand_less
cookie
本網站採用cookies技術提供優質、安全的瀏覽服務,關閉cookies可能導致無法正常瀏覽。您若繼續瀏覽本站,即表示您同意本站採用cookies技術,並且完全接受本站的
服務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