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法用量】
上為末,每服三錢(9克),用水一盞半,加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後熱服。
現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棗煎湯送服;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效】
益氣,固表,止汗。
【主治】
表虛自汗,惡風,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浮虛軟,或體虛易感風邪者。
【方義】
本方主治衛氣虛弱,不能固表之證。衛虛腠理不密,則易為風邪所襲,故時自惡風而易於感冒;表虛失固,營陰不能內守,津液外泄,則常自汗;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皆為氣虛之象。治宜益氣實衛,固表止汗。
方中黃耆甘溫,內可大補脾肺之氣,外可固表止汗,為君藥;白朮健脾益氣,助黃耆以加強益氣固表之力,為臣藥,兩藥合用,使氣旺表實,則汗不外泄,外邪亦難內侵;佐以防風走表而散風御邪,黃耆得防風,則因表而不留邪,防風得黃耆,則祛風而不傷正。
對於表虛自汗,或體虛易於感冒者,用之有益氣固表,扶正祛邪之功。方名玉屏風者,言其功用有似御風屏障,而又珍貴如玉之意。本方配伍特點是以補氣固表藥為主,配合小量祛風解表之品,使補中寓散。
【辨證要點】
- 表虛自汗。
- 虛人反覆感冒。
- 面色㿠白惡風。
- 舌淡苔白。
- 脈浮虛。
【加減】
- 汗出量多:加浮小麥、煅牡蠣、麻黃根,加強固表止汗。
- 鼻塞:加石菖蒲、辛夷、蒼耳子。
- 表虛外感:合桂枝湯。
- 風寒外感:加蒼朮、羌活。
- 血虛頭眩:加當歸、川芎。
- 虛勞衰弱腹痛:合小建中湯。
- 蕁麻疹:加當歸、白芍。
- 遇風則噴嚏者:加辛夷、薄荷。
【文獻別錄】
- 羅美《古今名醫方論》卷4錄柯琴:「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治風者,不患無以驅之,而患無以御之;不畏風之不去,而畏風之復來,何則?發散太過,玄府不閉故也。昧者不知托裡固表之法,遍試風藥以驅之,去者自去,來者自來,邪氣留連,終無解期矣。防風遍行週身,稱治風之仙藥,上清頭目七竅,內除骨節疼痺,外解四肢攣急,為風藥中之潤劑,治風獨取此味,任重功專矣。然衛氣者,所以溫分肉而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闔,惟黃耆能補三焦而實衛,為玄府御風之關鍵,且無汗能發,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除頭目風熱,大風癩疾,腸風下血,婦人子臟風,是補劑中之風藥也,所以防風得黃芪,其功愈大耳。白朮健脾胃,溫分肉,培土以寧風也。夫以防風之善驅風,得黃芪以固表,則外有所衛;得白朮以固裡,則內有所據,風邪去而不復來。此欲散風邪者,當倚如屏,珍如玉也。」
- 《醫方類聚》卷150:「腠理不密,易於感冒。」
【注意禁忌】
外感自汗或陰虛盜汗者不宜使用。
【現代應用】
本方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汗腺的功能,調節皮膚功能。用於預防感冒、病後調理、過敏性鼻炎、蕁麻疹、慢性疾病屬表虛體質者。
【比較】
本方與桂枝湯均可用治表虛自汗,然本方證之自汗,乃衛氣虛弱,腠理不固所致;桂枝湯證之自汗,因外感風寒,營衛不和而致。故本方功專益氣固表止汗,兼以祛風;而桂枝湯則以解肌發表,調和營衛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