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急性脊髓炎
【概述】

系脊髓急性非化膿性炎症,可能為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診斷】

一、病史及症狀:

多青壯年發病,病前兩周內有上感呼吸感染症狀,或疫苗接種史。有受涼、過勞、外傷等發病誘因。首發症狀為雙下肢麻木、無力,病變相應部位背痛和束帶感,尿瀦留和大便失禁。

二、體檢發現:

有脊髓橫貫損害的表現:

1.早期因"脊髓休剋期"表現為馳緩性癱瘓,休剋期後(3-4周)病變部位以下支配的肢體呈現上運動神經元癱瘓。

2.病損平面以下深淺感覺消失,部分可有病損平面感覺過敏帶。

3.植物神經障礙:表現為尿瀦留、大量殘餘尿及充盈性尿失禁,大便失禁。休剋期後呈現反射性膀胱、大便秘結,陰莖異常勃起。

三、輔助檢查:

1.急性期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高。

2.腦脊液壓力正常,部分病人白細胞和蛋白輕度增高,糖、氯化物含量正常。

3.脊髓MRI示病變部位脊髓增粗,信號異常。

四、鑒別:

需與急性硬膜外膿腫、脊柱結核、脊柱轉移性腫瘤、視神經脊髓炎、脊髓出血鑒別。

【治療措施】

一、早期用氫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靜滴,每日一次,7-10d後如病情穩定改為強的松30mg口服。隨病情好轉可逐漸減量。

二、20%甘露醇250ml靜滴1次/d脫水,706代血漿500ml靜滴,1次/d改善脊髓微循環。

三、給予大劑量維生素B族製劑和胞二磷膽鹼等神經營養藥物。

四、適當選用抗生素預防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

五、定時翻身拍背預防褥瘡。加強患肢功能鍛煉,防止肢體畸形。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