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異位ACTH綜合徵
【概述】

異位ACTH綜合徵是由於垂體以外的腫瘤細胞分泌大量ACTH所致。臨床上出現類似柯興綜合徵的表現。引起本綜合徵的原發腫瘤,主為肺癌(47%),胸腺癌(20%),胰腺癌(15%),甲狀腺癌(5%),其次為消化道癌瘤,泌尿系腫瘤、神經母細胞瘤、甲狀旁腺瘤等。

【發病機理】

原發腫瘤可分泌大量大分子ACTH,其氨基酸數大於39個,活性低ACTH,可能為ACTH。促使腎上腺皮質產生大量的皮質醇。分泌大分子量ACTH的細胞為APUD(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細胞,如燕麥細胞支氣管肺癌,不同部位的類癌、胰島癌、甲狀腺髓樣癌、嗜鉻細胞瘤、黑色素瘤等。分泌ACTH的非APUD瘤有肺腺癌、鱗狀細胞癌、肝癌等。本綜合徵多見於男性。

【臨床表現】

臨床上有兩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主為燕麥細胞肺癌患者,由於病程短,病情重,可不出現向心性肥胖、紫紋等柯興綜合徵的特徵性症狀,而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色素沉著、高血壓、水腫、嚴重低血鉀伴肌無力,糖尿病症狀如煩渴、多飲、多尿、體重減輕等。血漿ACTH和皮質醇顯著增高,前者多高於200ng/L,後者多高於360μg/L。17-羥皮質類固醇明顯升高。

第二型包括低惡性度和良性腫瘤,如肝臟、胰腺,腸道的類癌、嗜鉻細胞瘤等。這類腫瘤病程較長,病情較輕,且類癌體積很小,因此,臨床上可表現為較典型的柯興綜合徵,如滿月臉、向心性肥胖、紫紋、痤瘡、急進性高血壓、脆性糖尿病、肌無力、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水腫及精神失常等。 

【診斷】

在明確診斷後如為類癌或良性腫瘤應行手術治療。對切除有困難者應採取聯合化療;可應用抑制皮質激素的合成劑:①雙吡澱異丙酮:可抑制11-羥化酶,每次500mg,每4小時1次。②氨基導眠能:可抑制膽固醇轉化為5-孕烯酮,每次250mg,6~8小時1次。③雙氯苯二氯乙烷:可使腎上腺皮質束狀層及網狀層細胞萎縮、壞死,但毒性較大,可致噁心、嘔吐、頭痛眩暈、皮疹等。應慎用。④對症治療可適當補充鉀鹽,控制糖尿病,必要時給小劑量強地松防止出現危象。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