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
【概述】

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是由一種或數種病原菌引起的前列腺非急性感染。與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一樣,致病菌為革蘭氏陰性需氧菌,如大腸桿菌和綠膿桿菌。某些臨床學家則認為革蘭氏陽性細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類白喉菌)也可引起前列腺炎,但與革蘭氏陰性菌引起的前列腺感染不同,革蘭氏陽性菌引起的前列腺感染很少遷延不愈或導致感染反覆發作,除腸球菌引起的前列腺炎例外。但也有許多作者對革蘭氏陽性菌引起慢性前列腺炎持懷疑態度。目前有證據表明衣原體、支原體也可引起前列腺感染,但較少見。

【病理改變】

急性和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感染途徑可能相同。有時慢性前裂腺炎很明顯地由未癒的急性前列腺炎演變而來,但也有部分無急性前列腺炎病者。

慢性前列腺炎的組織學檢查為非特異性,與急性前列腺炎相比,炎症反應更輕微、更局限。在腺泡內或腺泡周圍或基質內可見漿細胞,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1979年,kohnen和Drach從162例因前列腺增大而作前列腺切除術的男性患者中觀察到,98%的前列腺具有相似的組織學表現。在這組病人中,很少有前列腺感染的臨床或細菌學證據,因此,組織學方法不能明確慢性細胞性前列腺炎的確切診斷。

【臨床表現】

(1)症狀: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狀複雜。某些病人無症狀,其診斷是根據偶爾發現的無症狀性細菌尿而獲得。大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刺激症狀(如尿頻、尿急、夜尿增多和尿痛)和腰骶部或會陰部不適或疼痛。少見畏寒及發熱,如有則提示慢性前列腺炎急性發作。偶爾出現肌痛和關節痛。

(2)體徵:直腸指檢前列腺可正常,凹凸不平或局部有硬結。如有較大的前列腺結石存在時可感覺到磨擦感。偶爾可有初程或終未血尿、血性精液或尿道分泌物。有時併發附睪炎。

【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在無繼發性附睪炎存在或慢性感染急性發作時,血像一般正常,白細胞不升高。前列腺按摩液中常可發現大量的炎症細胞。許多研究人員和臨床學家認為,前列腺液每高倍視野中白細胞超過10個為異常,大於15個為白細胞增多。前列腺液中大量充滿脂質的巨噬細胞與前列腺炎症的存在有著顯著相關,當有繼發性膀胱時,中段尿可為膿尿和細菌尿,其致病菌與感染前列腺的病原菌一致。

當尿液本身示被感染時,收集分段尿以及前列腺按摩液進行細菌培養可確定致病菌的來源。使用這一技術時,醫生須仔細收集病人排出的各段尿液,以及未污染的前列腺分泌物標本。以上標本注入培養基中進入培養24~48小時,使用標準的微生物檢查方法識別各種細菌的生長。當膀胱標本(中段尿)無菌或基本無菌生長時,比較其它標本的菌落計數來確定感染部位。若尿道標本(初程尿)菌落計數大大超過(至少10倍)前列腺標本,則感染位於尿道,反之,感染來源於前列腺。

X線檢查:除外有各種合併症(如前列腺結石、前列腺肥大、尿道狹窄、腎臟感染等),否則排泄性尿路造影正常。

器械檢查:膀胱鏡或尿道鏡可能無異常出現,或發現前列腺段尿道充血水腫,有或無炎症性息肉。這些表現均非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特有的表現,在其它前列腺炎症中亦可存在。

【治療措施】

(1)特殊治療:

①內科治療:藥物動力學研究以及臨床經驗證明,只有很少幾種抗生素能在非急性前列腺炎症的狀態下在前列腺分泌物中達到有效的治療濃度。TMP能滲透到前列腺液中,并已證實能成功地治癒因敏感菌引起的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長期治療(12周)比短期療法(2周)更有效。

在無氮質血症的情況下,可根據細菌培養以及藥敏試驗選擇下列抗生素治療:

SMZCo(TMP160mg+SMZ800mg),口服,第日2次,持續12周。

TMP,每次2片(100mg/片),每天2次,持續12周。

羧苄青黴素,每次2片(383mg/片)每天4次,口服,持續至少4周。

二甲胺四環素100mg口服,第日2次,至少維持4周。

紅黴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至少持續4周。

特殊治療必須考慮個體差異的原則,同時也要考慮病人對藥物的耐受性。氟哌酸和環丙氟哌酸也是治療前列腺炎的有效藥物。

大部分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患者很少能被內科治療治癒,但只要每日用適當的口服藥維持小劑量的抑制性治療保證尿中無菌(如TMP100mg,每天1次,或TMP160mg+SMZ800mg,每天1次),即可使病人相對鄰近。如果抑制治療中斷,則膀胱尿液將被重新感染,症狀將重新出現。

②外科治療:無論慢性前列腺炎是否能被內科治療痊癒,均可進行外科治療。由於前列腺炎合併結石僅用抗生素治療難以治癒,因此慢性前列腺感染和前列腺結石常是手術的適應證。但不幸的是手術併發症(性功能障礙和尿失禁)限制了這一手術的選擇。如果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能完全切除被感染的組織和結石,前列腺炎即獲根治,但很難取得這種療效,因為前列腺周圍組織也有大量的感染病灶。

(2)一般治療:熱水坐浴可緩解症狀,抗炎藥物(消炎痛、布洛芬)和抗膽硂能藥物(普魯苯辛等)可緩解排尿刺激症狀和疼痛。

【預後】

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很難獲得根治,但通過抗生素治療一般可緩解其症狀,并可控制其引起尿路感染反覆發作的因素。

【預防】

因為易患因素尚未確定,因而本病的預防較困難。正常的前列腺液中含有鋅元素,它是一種強有力的抗菌因子,在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前列腺液中的鋅液中的鋅含量顯著減少。有作者認為男性前列腺液中的這種抗菌因子是抵抗生殖泌尿系上行感染的天然防禦機制,但給男性患者口服鋅元素不能刺激前列腺液鋅含量升高。必須積極治療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及預防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發生,在作經尿道器械檢查和導尿時應採用嚴格的無菌技術以防止醫源性前裂腺感染。

【併發症】

尿路感染反覆發作是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特點。儘管在適當的抗菌治療期間,尿中細菌被殺滅後,尿路感染的症狀和體徵可迅速消除,但治療後間隔一段時間,同一種病菌引起的感染易再發。由於尿中細菌完全殺滅,但前列腺內的致病菌保持不變,因為大多數抗生素難以滲入到前列腺液中。因此治療完成後,細菌仍滯留於前列腺內,這終將引起尿路重新感染。

上行性上尿路感染和細菌性附睪炎也可能是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併發症,它也可形成感染性前列腺結石,并導致藥物難治慢性感染。有時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可併發因膀胱頸攣縮而導致的膀胱尿道梗阻,但它們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尚不清楚。

【鑑別】

有急性或慢性尿道炎症狀的男性患者可能提示有前列腺炎。對尿道、膀胱或前列腺分泌物的分段性標本作培養或染色塗片,一般可確定炎症和感染的部位。

膀胱炎有時可與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相混淆。前列腺感染時也易併發膀胱炎。以上提到的分段尿標本和前列腺分泌物標本微生物檢查和培養可鑒別感染的部位。若膀胱炎併發細菌性前列腺炎,經適當的抗生素治療(選用難以瀰散於前列腺中的抗生素,如呋喃坦啶、青黴素G)殺滅膀胱中的細菌後重複作細菌培養可確定前列腺感染的存在。

肛門疾病(如肛裂、血栓性痔瘡)可引起會陰部疼痛甚至尿頻,但體格檢查應能將它們區別開來。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