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眩暈
【概述】

是機體空間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調所產生的一種運動性幻覺。臨床上可分為前庭系統性眩暈(真性眩暈)和非前庭系統性眩暈(頭昏),病因較複雜。

【診斷】

一、病史提問

1、應著重瞭解頭暈的性質,真性眩暈有明顯的自身或他物旋轉感、傾倒感或視物搖晃不穩:呈陣發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調、站立不穩、指物偏斜及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脈搏血壓改變等植物神經症狀。頭昏常為頭重腳輕、眼花等,并無外境或自身旋轉的運動幻覺,可由心血管系統疾病、全身中毒、代謝性疾病、眼病、貧血等疾患引起。

2、應鑒別眩暈為中樞性或外周性,一般前庭外周性眩暈的植物神經症狀明顯、眼震多為水平性眼震、無神經系統體徵,而中樞性的植物神經症狀輕或不明顯,多有腦幹、小腦或頂顳葉損害的症狀。

3、應瞭解頭暈的誘因和伴發症狀:耳源性眩暈常伴有耳鳴和聽力減退,常見於美尼埃病、急性迷路炎、內耳損傷、鼓膜內陷或受壓及耳石和前庭終末感受器病變(如顱腦外傷、噪音性損傷、藥物中毒及椎一基底動脈缺血引起的半規管壺腹的退行性變等);小腦橋腦角病變伴有Ⅴ、Ⅶ、Ⅸ、Ⅹ腦神經和錐體束等症狀;前庭神經元炎多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誘因,而無聽力改變;椎一基底動脈短暫缺血發作多因頭位改變誘發,同時伴有復視、視物變形、頭面和肢體麻木感、暈厥、猝倒等症狀;眩暈性癲癇發作時,可伴有意識喪失、癲癇大發作或其它癲癇症狀佔位病變、炎症、變性和脫髓鞘病變所致中樞性眩暈,常伴有腦幹、小腦或頂顳葉損害體徵。

二、查體發現

1、神經科方面:除一般的神經系統檢查外,特別應注意有無自發性眼震、共濟失調、聽力障礙、眼底水腫及顱內壓增高徵。

2、內科方面:應檢查有無高血壓、低血壓、心律不齊、心力衰竭,有無貧血、全身感染、中毒、代謝紊亂等。

3、耳科方面:應檢查外耳道 、鼓膜、中耳、鼻咽部,注意有無盯聹阻塞外耳道,有無膽脂瘤性中耳炎及耳硬化症。

4、音叉試驗瞭解聽力情況、聽力障礙的性質及程度。

三、輔助檢查

頭顱X線攝片、腦電圖、腦血流圖、胸片、TCD、頭顱CT及磁共振成像檢查等,對頭暈的病因診斷具有重要價值。疑為頸椎病者需作頸椎正、側、斜位等X線攝片檢查。變溫試驗、指物偏向、直流電試驗、位置試驗及眼震電圖等前庭功能檢查有助於眩暈症的定位定性診斷。

【治療措施】

1、一般治療

急性眩暈發作的病人,應靜臥,避免光刺激,解除精神緊張。

2、病因治療

有明確病因者,應積極對因治療。

3、對症治療:

可選用以下藥物

①鎮靜劑和安定劑:魯米那、地西泮等。

②抗組織胺藥物:鹽酸異丙嗪、鹽酸苯海拉明、扑爾敏等。

③止吐劑:氯丙嗪、胃復安等。

④抗膽鹼藥物:氫溴酸東莨菪鹼、阿托品。

⑤血管擴張藥物:煙酸、654-2、地巴唑等。

4、手術治療

內耳病變聽力已喪失而久治不愈者,可行迷路破壞手術或前庭神經切斷術。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