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股疝
別名Femoral hernia
【概述】

臟器或組織經股環突入股管,再經股管突出卵圓窩為股疝。

【臨床表現】

儘管女性骨盆較寬,腹股溝韌帶深面的間隙亦較寬,女性較男性易誘發股疝,但股疝仍遠較腹股溝疝少見。

通常股疝無特殊不適,只在腹股溝下方近大腿根部處有圓形腫塊。因股管細,股疝行徑曲折,休息平臥不易使疝塊縮小或完全回納消失。咳嗽衝擊感亦不明顯。

約半數或更多的股疝可併發嵌頓和絞窄,多因急腹痛或絞窄性腸梗阻就診。因此,對外科急腹痛的患者,不應遺漏腹股溝及股部的檢查。疝內容物常為大網膜,腸壁間疝(Richter疝)亦不少見。股疝的特點為難復性,易發生嵌頓和絞窄。

【治療措施】

股疝均應手術治療,手術入徑分腹股溝上和腹股溝下兩種。

1.腹股溝上入徑(圖1) 採用斜疝切口,逐層解剖顯露腹股溝管後壁,將圓韌帶/精索牽向上,在腹股溝韌帶上內側切開腹橫筋膜,即可找到股環和疝囊頸。切開疝囊頸,回納疝內容物,於股環上方行疝囊高位結紮,遠端疝囊不需處理。遇有嵌頓性股疝必須將股環內界的髂恥束返折部和陷窩韌帶剪開鬆解,再將疝塊推送回納,切忌在股管上口提拉嵌頓的疝內容物。

圖1 腹股溝上途徑股疝修補術將恥骨梳韌帶與腹股溝韌帶縫合

股疝的修補是將腹股溝韌帶、髂恥束、陷窩韌帶與恥骨梳韌帶縫合以閉合股環,注意避免誤傷股靜脈;亦可採用McVay法將腹內斜肌、腹橫腱膜弓、腹橫筋膜的上切緣以及聯合肌腱縫合於恥骨梳韌帶,並在外側縫到股鞘和精索的內側處。

2.腹股溝下入徑(圖2) 在腹股溝韌帶下方卵圓窩處作一直切口,切開篩狀筋膜顯露疝囊,切開疝囊回納疝內容物、疝囊高位結紮後將腹股溝韌帶、髂恥束、陷窩韌帶與恥骨梳韌帶、恥骨筋膜縫合以閉合股環。

圖2 腹股溝下途徑股疝修補術將腹股溝韌帶與恥骨梳韌帶及恥骨筋膜縫合

股疝手術雖有兩種入徑,但多採用腹股溝上入徑,其優點是能清楚地顯露股環,真正做到疝囊高位結紮和縫閉股環。對絞窄性股疝更應採用腹股溝上入徑,以便更好地處理絞窄的疝內容物,這些都是腹股溝下入徑無法做到的,後者唯一優點是操作簡單,創傷較小。

【鑑別】

股疝的診斷有時并不十分容易,須與下列疾病鑒別。

腹股溝疝  股疝有時會與腹股溝疝混淆。若以腹股溝韌帶為界,股疝腫塊應位於腹股溝韌帶內下方,恥骨結節的外下方,而腹股溝疝腫塊則位於腹股溝韌帶上方。股疝一般較小,不易回納,也常無反覆脫出病史,腹股溝疝則較易回納,且其回納行徑不同於股疝的行徑。

慢性淋巴結炎  股三角區慢性淋巴結炎可捫及數個腫大的淋巴結,并易推動,還可能有急性感染史。股疝為單發難復性腫塊。

大隱靜脈曲張 於卵圓窩匯入處曲張的大隱靜脈可形成一靜脈團,須與股疝鑒別。如平臥後抬高患肢,靜脈團塊迅速消失,站立後又復出現,并伴有下肢靜脈曲張。

圓韌帶囊腫  位於腹股溝管內,在腹股溝韌帶的上方,據此即可與股疝鑒別。此外,腫塊呈圓塊或橢圓形,活動度較大,有囊性感。

腰大肌冷膿瘍  腰椎結核形成的冷膿瘍常沿髂腰肌向下擴展出現於大腿根部內側。它實際不在股疝出現的部位,如仔細確定解剖標誌,不難作出鑒別。此外,冷膿瘍具有明顯波動感,再結合腰椎X線平片將發現結核病灶。

expand_less